真正解开云南高速路发展的结,决不能一涨了之
高速公路建设,一头连着国计,一头连着民生。云南高速公路调费“闯关”的舆论纷争,把这两头打了个结。
高速路的经营主体希望涨价,否则山穷水尽疑无路;而消费者则认为,涨价“动了自己的奶酪”,况且在公路收费逐渐降低乃至取消的大背景下,这是逆潮流而动。
这折射出落后地区发展的某种两难困局:要想富、多修路,多少边疆落后地区群众还盼着冲出大山,早日改善民生;但捉襟见肘的地方财力,高投入、低产出的窘迫现实,“业主为主、政府补助、市场融资”的运营模式,都意味着建设费用大部分必然要由消费者承担。面对两难,云南发改委和交通厅的相关负责人苦口婆心:再不涨,路实在走不下去了,这个选择,政府也很痛苦!
话很实在。但是,要真正解开云南高速路发展的结,决不能一涨了之。适当涨价是为了激活建设僵局。要顺利通过舆论这一“关”,光靠倒苦水不行,还应拿出一套可行办法。
比如,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不可以利用这次契机,打一套改革搞活的“组合拳”?从所有道路一费制,改变到“一路一费”,根据建设成本体现收费的公平性;随着盈利状况转好,不妨改制卖掉几条路,多种经营主体竞争,既回笼资金又搞活经营;各经营主体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收费高了理应服务更好,不能高收费低服务地耍赖皮……
惟其如此,才不会陷入令人担忧的“亏损——收费”的危险循环。多花点钱服务质量高了,也好接受。您说呢?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