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长沙远达科技集团公布了建造世界最高摩天大楼的计划,高度达到838米,命名为“天空城市”,并计划将工程周期控制在短短90天。
世界最高、超速度,这类字眼在近年的各类摩天大楼和地标建筑的设计方案及宣传广告中频频出现。此前,苏州“东方之门”直指“世界第一门”、“亚洲第一大酒店”、“中国第一大体量”;浙江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自谓“国内首创、中国唯一”;辽宁斥资上亿元建“生命之环”,追求“连接天圆地方,贯通天上人间”,以期世界独一无二;北京水上剧院工程,总投资逾500亿元,舞台水池需水量相当于10个奥林匹克标准泳池水量,要成为“世界最壮观宏伟”。
楼层越来越高、造型越来越怪、造价越来越贵,但是大众对这样的建筑作品并不领情。苏州“生命之门”被戏称为“大秋裤”,湖州喜来登酒店被称为“马桶盖”,还有杭州的“比基尼”奥体博览城,重庆的“火锅筷子”艺术中心大楼等。受到质疑的不仅是审美,因沈抚新城的规模和开发远无法承载和运营“生命之环”这幢高楼,其诸项实用计划夭折最终仅剩观赏功能,而对于北京水上剧院,专家学者和公众也对在严重缺水的北京建造巨型耗水景观表示担忧。
客观来说,建筑师的审美与大众存在差异性,建筑师作品个性张扬、意识超前,初期招致大众不解实属常见。但一味追求所谓前卫的设计和超现实的美感,牺牲建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这样概念先行的摩天大楼和地标建筑往往成为城市中突兀的庞然大物,既难代表特定城市的基因,也无法代表城市最大量的生活构成方式。另外,地方决策者和开发投资者,为了展现自我价值、造成轰动效应,过分追求眼花缭乱的内涵阐释,动辄提及“建成世界一流”,以权力意志和资本意志影响设计者的专业意志,外行指挥内行,最终导致建筑流于某种雷同。
建筑是人们生活、工作的载体,其审美表现力和功能组织不仅是一个建筑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真正的“摩天大楼”应该是对资源的合理运用,是保持城市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处理建筑问题的态度,应更强调“以人为本”,更多考虑是否有生活气息和持续活力。设计者除了专业领域的信心以外,应该更多走进生活,观察城体结构和公共空间的组织方式,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建筑,使摩天大楼、地标建筑更具现实逻辑;决策者和投资者也应避免判断与结论建立在个人主观念头基础上,最终浪费公共资源。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