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白宫举行的一场电影招待会上,特意放映了电影新片《林肯》。而在华盛顿泰森斯角商业中心的影院里,为此片而来的观众排起了长龙,其中不乏美国国会议员。当影片放映至国会两党议员因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激烈交锋时,这些现任议员或耳语,或会意大笑。
这部由斯皮尔伯格导演、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的电影,没有全景式描写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极具传奇色彩的坎坷一生,而是集中笔墨描述林肯最后4个月心力交瘁的奋争:惨烈的内战已进入尾声,国会则在为是否通过废除奴隶制的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而酣战不已。当时的林肯并非一呼百应,其政略主张在政府内部和国会面临重重阻力。林肯刚柔兼济,既能在十万火急之时拍案决断,也善于以“讲故事”等方式力排众议。为赢得通过修正案所需的至少20张国会民主党人赞成票,林肯或请进来晓之以理,或走出去动之以情。在这样一个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人类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关键时刻,林肯殚精竭虑,最终以一腔热血成就丰功伟业。当然,影片也没有回避美国政治中历来不乏的肮脏手段和幕后交易。在游说修正案过程中,哄骗、劝诱等权术手段充斥,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此时上映《林肯》有借古喻今之意。与1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有些类似,美国今天同样处于应对多重危机的关键时刻。在如何应对“财政悬崖”等一系列涉及美国的方向性问题上,国会两党纷争激烈,奥巴马总统则面临第二任期考验。二战后,美国国内政治形成了一个几成“诅咒”的周期性规律:随着光环不断衰减、现实更为惨白,历任总统在第二任期内都会遭遇形形色色的丑闻、困境与失误。尼克松竞选连任时大获全胜,但不到两年,就因“水门事件”遭到弹劾;“伊朗门”丑闻曝光后,里根名誉大损;克林顿遭遇沸沸扬扬的婚外情丑闻;小布什对卡特里娜飓风的灾后处理备受非议。现在,奥巴马能走出这样的怪圈吗?
影片《林肯》尾声曾出现林肯孤独走向白宫深处的背影,背影有些佝偻,尽显疲惫。淡去的背影引发现实的回响。奥巴马对同样担任过伊利诺伊州国会议员的林肯极为推崇,其首任就职仪式就曾模仿林肯,从费城乘火车缓缓驶向华盛顿。然而,经过近4年的实践后,曾誓言“改造华盛顿”的奥巴马已屡表无奈。如今,大选喧嚣已过,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一直表示“要干大事”的奥巴马到底能为历史留下什么,又将呈现怎样的背影?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