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开始于2001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已暂停,一些地方开始恢复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
撤点并校存在的弊端,近年来媒体多有披露。教育部着手消解盲目撤点并校后遗症,不失为正视问题的态度。此前,强行撤点并校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也对农村义务教育造成了极大伤害。倘若不认真从中汲取教训,这些“学费”就等于白交了。
该从盲目撤点并校汲取什么教训?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不少地方过急过快,导致出现上学交通安全隐患增多、学校办学条件差、大班额问题突出、部分群众经济负担加大等突出现象。事实正是如此。例如,这些年发生的多起校车重大交通事故,与推行撤点并校不无相关。记得小时候,几乎村村都有小学,上学无须家长接送,更用不着担心交通安全问题。代价如此惨重,应该及早重视。
盲目撤点并校带来的后遗症,还不止于此。由于乡村学校大量撤并,许多学校包括利用社会捐赠辛苦建成的希望学校遭空置、废弃,有些甚至成了养猪场、养鸡场。当年有关方面解释这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而事实证明,这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随着撤点并校政策的推广,许多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青春献给了乡村教育的代课老师,也被无情遣散。这些问题,时至今日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检讨撤点并校政策,应当反思这种未经认真调研、科学研究的“一刀切”做法。应当承认,许多地方由于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数量下降,存在学校生源不足等现象。一些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师资弱,也不利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但可以肯定,这些现象并非各地皆然,即便存在这些问题,简单撤并也未必是好办法。学校撤并后出现学生扎堆上课、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等情形,就充分表明了这点。
只有从中认真汲取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应该说,在一些地方实行撤点并校本无问题,只因行政决策过于简单化、政策推行过于“一刀切”,这才导致了政策大走样。因此,当前各地应更加注重政策的可执行性,在准确把握新政策精神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措施。眼下有的地方在纠正原有政策的同时,却又简单化地规定了小学教学网点的服务半径与学生上学途中的单程时间。这样做,难免产生新一轮的运动式整治。
当初各地通过行政手段,一拥而上强行撤并学校,如今千万别再一拥而上地强行恢复学校。合理撤并的地方,不妨保留现状。撤并后存在严重弊端的,应及时加以改进。撤并或者恢复,都是对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水平的一种考验。
只有以教育为念,以学生为本,才能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消除以往问题的后遗症,进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总之,好政策不能被念歪经,又变成了瞎折腾。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