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疯狂的奢侈消费:不能让“官奢”蔓延

2012年11月20日 09:11   来源:人民日报   江西宜春 熊建华

  时下,“疯狂的奢侈消费”已成为社会消费中一道吸人眼球的“风景”,而一些官员也在这“风景”之列。

  有的官员不知不觉、或轻或重地患上了“奢侈症”,在个人形象方面讲究高品位的“包装”;在生活方面讲排场、摆阔气,生怕花钱少了有失身份。老百姓的评价是:有些官员真“帅气”,屁股坐的是奥迪,嘴里抽的是猫咪(熊猫香烟),肩上挎的是兽皮(高档皮包),腕上戴的是顶级(豪华手表)。

  这种显摆的“官奢”,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奢侈病”,与一些官员畸形的社会心理、扭曲的生活追求、作祟的面子思想密切相关,显然是思想作风出了问题。

  一些为官者无论处在什么位置,尾巴总是翘得高高的,“面子”总是搞得亮亮的。这些人虽然能开怀一时,求名一时,享受一阵,但必会让人民群众讨厌、唾弃。

  防止和克服“官奢”蔓延,一是加强自我修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遵守廉政准则的相关规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中甘愿平淡,不为名声所累,不被物欲所困,尤其要加强品质修养,培养高洁情操。二是加强监督检查。一些“官奢”行为不时被网友曝光,说明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惩处机制缺失。因此,对官员的奢侈行为,无论是“公奢”(借公款而奢)还是“私奢”(因受贿而奢)行为,该查处的要查处,决不能姑息养奸。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送温暖” 何必带记者    2011年05月17日
  • ·“陪风”当禁     2011年05月17日
  • ·豪华公厕 给谁长脸    2012年07月03日
  • ·决策不科学 浪费难避免    2012年07月03日
  • ·节能减排从小事做起    2012年06月05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