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三维资本”协同反贫困机制

2012年11月20日 08:58   来源:人民日报   西南财经大学 左宇晓 聂富强

  反贫困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这一课题,需要在全面认识贫困成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从理论发展脉络看,有关贫困成因的解释经历了从物质资本范式到人力资本范式、再到社会资本范式的过程。

  早期研究者关注的是物质资本,物质缺乏是贫困者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主要原因。从物质资本范式出发,反贫困的主要路径就是促进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进而推动贫困者提高收入、脱贫致富。然而,一些国家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并不一定能消除贫困,在一些发达国家贫困者反而有增多的趋势。

  后来,人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人力资本投资上,认为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技能以及健康水平会显著影响收入水平。这样,对贫困成因的分析转向了人力资本范式。贫困者由于人力资本缺乏而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即使能够就业,所从事的低收入工作也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于是,加强教育和培训成为反贫困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人们可以借助社会资源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与交易便利。因而,反贫困的社会资本范式认为,社会资源的匮乏是穷人丧失发展能力的原因。社会资本反贫困成为继人力资本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手段。

  从物质资本到人力资本,再到将研究聚焦于社会资本,表明人们对于资本要素及其在反贫困中作用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刻,也为反贫困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我国高度重视反贫困问题,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道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为全球反贫困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阶段提高扶贫开发投资的综合效益,需要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统筹起来,建立“三维资本”协同反贫困机制。

  继续加强物质资本投资,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推进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三是加大项目资金投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等方式,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继续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水平。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开展进城务工劳动力就业培训和在职技能培训。二是健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三是畅通劳动力流动渠道,深入开展科技教育文化下乡活动,促进贫困群体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大力加强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反贫困的长效机制。一是实行参与式扶贫,提高贫困群体的生产和劳动积极性,如产业项目开发和以工代赈等。二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鼓励和引导反贫困的互助合作,扩大贫困群体的人际关系网络,为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机会。三是把农村社区作为实施扶贫项目的载体,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在扶贫开发中增进贫困群体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