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楼申遗 并无想象般美好

2012年11月06日 02:15   来源:荆楚网   黎柳茜

  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最近传出计划集体“打包”申遗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有关文保专家指出,十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的,有好多连文保单位都不是,属于“假古董”。有网友表示,“不反感申遗,更多担心的是申遗涨价的意图”。(11月5日人民网)

  确实,申遗有利于提高旅游区档次,拓宽旅游客源,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档次和旅游服务水平,并且由政府主导的申遗工作,对于景区的整改亦颇有效果。例如,西湖因申遗,湖面从5.6平方公里扩展到6.5平方公里,苏堤3处建于当代的道路中心花坛被拆除,两侧绿化带种上了柳树、桃树;而韶关丹霞也为申遗拆除了建在景区内的不协调的宾馆和餐馆。目前,中国入选世界遗产已达43处。但是申遗并不如想象般美好,也并不是每个富含历史底蕴的景区所在的地方都适合申遗。

  名楼的“打包申遗”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但相关当地政府还没有达成统一,所以工作处于暂缓状态。“打包申遗”的冷处理也希望能给当地政府更多的思考时间,“假古董”建筑是否值得申遗、申遗庞大的开支是否符合当地情况。申遗前期投入几乎完全由地方财政负责,被列人遗产目录后,日常保护等费用仍主要由地方政府开支。这一笔庞大的开支,政府不得不细细掂量,“寅吃卯粮”只能让当地财政陷入循环的泥淖。国家级贫困县新宁在丹霞申遗的10亿费用中承担了4.5亿元,而08年,新宁的财政收入才刚突破两亿元;此外,小县荔波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申遗背上高额债务,未来10年中还须投入巨资用于遗产地保护。

  但即使这样,申遗成功后所带来的荣誉感、知名度、旅游回报都是拥有可申请资源的当地所重点考虑的。申遗后的门票上涨是最直接的经济回报,而旅游周边的配套设施可通过招商引资解决,并且可拉动进一步消费,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大部分民众担心的申遗涨价,正是现实情况下许多旅游景区门票涨价产生的自然影射。

  此外,不见得申遗后就能将文物的保护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档次。文物的保护与资金的投入、当政者保护理念与保护决心、是否过度开发等有关。申遗成功对于地方、对于政府是荣誉;但对于景区本身,若它是有生命,会为自己前途未卜的命运而感到担忧。旅游景区是有承载量的,但如今普遍都是过度开发,若申遗成功,一般接客量都会增加,则加剧景区破坏。07年,在新西兰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6处世界遗产被“黄牌警告”。

  其实,不论名楼们被不被申遗,都是得进行有效保护的。发起申遗的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会长邹律资认为“中国名楼多数是木构,年代一久,很多名楼都经过重新修建。但是,每一座能够保留下来的楼阁都有着厚重的文化支撑和延续。”其实,承载历史的东西不必都得去分申遗的一杯羹,比起申遗,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才是当下重要的工作。“打包申遗”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需谨慎考虑。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