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规模降温天气的到来,北京等北方城市开始提前供暖。从以前按规定日期供暖到“看天供暖”常态化,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城市供热服务的一大进步。不过,我国已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人们对冬季供暖的需求越来越多,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供热服务在管理、规划设计和节能方面都应加快发展步伐。
城市化发展,不仅需要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同样需要各种能源、资源的支持。可以说,中国城市是伴随着“西气东送、西煤东运、西电东输、南水北调”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化必然要求城市供热服务实现现代化,高效利用各种能源资源服务于社会。我们应对突发天气、城市发展速度、能源需求和节能潜力有更科学的估计和防范,从而有效避免各种突发情况影响城市供热。
在城市供热管理上,往往是“天算不如人算”,必须坚持“看天供暖”常态化。我国的城市供热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学习苏联,但到1980年统计,三北城市的集中供热只有1100万平方米,规模很小,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在规模和技术上得到扩充和提高,让供热管理上升为城市管理问题。这一过程使不少城市在供热管理上缺少经验,相关的应对机制、预案也比较缺乏。因此,面对近期突发性天气不断侵袭中国城市的情况,我们应对恶劣天气有充分估计,完善供热预案,不仅要坚持“看天供暖”,还要提前准备能源供应和人员配备。
另一方面,对城市建设进程估计不足、对城市能源需求认识不足是城市供热管理面临的根本问题,必须做好各种层面的规划设计。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北京等大城市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都几乎是一座小城市的规模。与之相比,供热设施投入较少、缺乏合理规划、供热设备改造慢,建设速度仍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现有供热能力满足不了城市建设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目前供热价格多由政府统一定价,多年不变,在燃料成本、人工成本等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供热企业运营的积极性下降,近几年每年都有民营供热企业放弃其所管理的锅炉房。因此,尽快完成供热项目、完善供热管网,利用好现有设备,将大大有助于营建供热保障体系。
最后,忽视节能技术潜力和供热失调已是多年的老问题。其实,设备及技术进步已经可以解决该问题,这些年不少发达国家虽然房屋建筑总面积增加,房屋舒适度不断提高,但建筑总能耗却呈下降趋势。反观我国,由于一些建筑开发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购买、安装假冒伪劣产品,导致系统设备调节性能差。有的房间温度才十几度,有的房间温度高达二十六七度以上。以北京为例,由于室内外温差平均为20度左右,因此室内平均温度每提高一度,热量就要多消耗5%,锅炉就要多提供5%的能量。我国北方地区虽进行了建筑节能改造,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节能改造往往只注重于外墙保温,而不进行采暖系统的改造和调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尽快落实系统的节能改造,降低能耗,强制性更新建筑节能设备,才能实现供热节能。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加上南方对冬季采暖的要求近年来日益升温,中国城市的供热管理越来越重要。城市供热不再是过去简单的“福利供热”和社会保障问题,而是涉及城市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建设的大问题,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很有必要。▲(作者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