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11月3日至5日北京市将遇极强冷空气,面临持续低温,供热部门已向全市1618个供热单位下达指令,自11月1日起陆续提前点火供热,11月7日前尽量确保市民室温达标,让市民享有一个温暖的冬天。(10月30日 北京日报)
天气变冷,供暖成为关系群众生活质量的“必需品”。做得好了能赢得群众的掌声,做的不到位也最容易遭遇群众的“嘘声”。近年来,北京市从过去的按固定时间供热的方式,改为法定采暖期加气象条件的弹性供热方式。每年供热季开始前,市政部门都会与气象部门联合进行供热气象会商,实施“看天供暖”,既暖了“人手”,更暖了人心。
事实上,所有的民生工作,总的来说,就是要让群众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让群众的利益在最大的范围内得到维护。在日常工作中,相关部门要能够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政策原则允许的范围内,为群众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更多的实惠。而民生工程是否切实落到了实处,“暖手更暖心”应是最高的追求,也是最佳检验标准。这离不开决策时的群众利益去向,也离不开在政策执行中不断改进,以期符合事物的发展和各方的需求。
从另一方面讲,一项惠民政策的推行,往往会面临多重困境。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部门,能够真正从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从百姓的诉求出发解决问题,及时转变工作方式,灵活调整工作内容。公众也应该多些耐心,给政策以改进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包容心态,也是浮躁中所应保持的清醒。
北京市的“看天供暖”为各方面民生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本。(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