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一张广告牌,等在高速路口,职业“带路人”每天在滚滚车流中讨生活。虽然,长年在高速公路上揽活,也有一些“带路人”遇意外,但为了一天百余元的收入,许多职业“带路人”仍是风雨无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职业“带路人”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大多数,能被正规部门、企业“收编”,得到承认,是这些“带路人”的最大奢望。(10月25日《新闻晨报》)
看了这个报道,笔者认为,职业“带路人”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所兴起的361行,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普遍存在。由于监管空白,职业“带路人”引发了交通事故增加、不诚信、漫天要价、顺手牵羊偷东西等问题,让交通管理部门十分头疼。政府宜疏不宜堵,应采取多项举措解决职业“带路人”问题。
其一,对于客观存在的职业“带路人”。有关部门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懒政一禁了之,要尽快出台有关监管条例与监督机制。
其二,由各地交管和城管部门对职业“带路人”。科学管理,使其带路“名正言顺”。比如在广东东莞,当地公安、交警、城管三部门联合对职业带路进行管理,职业带路人一律身穿黄马甲,马甲上写明编号与投诉电话,可以随时接受监督,从而使当地的职业带路队伍健康有序。
其三,城市道路标志设置更加科学化、人性化,以及大力发展车载GPS,不让司机“望路兴叹”。
其四,利用当今先进的电子技术,建立无偿交通指路服务站,使服务站内的电脑和市交警总队电脑联网,最新的路况信息可第一时间在电脑上显示,以方便司机查寻。
其五,借鉴上海的经验,由志愿者和退休人员建立无偿交通指路服务站。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