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公选高管,“换汤”更要“换药”

2012年10月22日 17:21   来源:荆楚网   知风

  中国红十字会将向社会公开选拔多名高管以推进综合改革。引人关注的是,本次红会公选提供的职位颇为关键,如“组织宣传部部长”,此职系主管公共关系和品牌管理的部门正职。(10月21日《中国新闻网》)

  说起来公开选拔社会机构的管理人员,是一个公民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但此次中国红十字会向社会公开选拔多名高管,却是“因公信力扫地”的不堪现状。自2011年发生网络事件以来,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受到冲击,暴露出的更深层次问题则是红十字会在制度和能力建设方面的缺陷。

  说“红十字公信力扫地”是否言过其实?我们不能光听红会相关负责人的乐观估计。据《工人日报》报道,记者从贵州省教育厅下属分支机构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了解到,自2011年6月30日成立以来,该基金遭遇“零捐助”尴尬,发出千余封邀请函无一回应。

  如果把红十字公信力扫地归咎于“郭美美事件”,就忽略了红十字会“制度和能力”两方面存在的缺陷。一个在红十字会中连角色都没明确定位的小女子,能拆了红十字会的台,可见不是“郭美美”的个人能量之大,而是红十字会这个“舞台”弱不禁风。“郭美美事件”不过是引发了人们对红十字会制度建设缺陷的不满和质疑,找到了公开抵制的理由或借口。

  现在,中国红十字会将向社会公开选拔高管以推进综合改革,确实是迈出了一大步。但是,这个属于能力建设方面的举措,应该是在制度建设的前提下,或者至少要与同样具体的制度建设同步。令人担心的是,红十字会是不是已经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存在的制度建设缺陷?会不会从“郭美美事件”上过高估计了“个人能力”?有关分析人士指出,从此次公开选拔的职位可以看出,红十字会意图进一步强化部门和职能。就“组织宣传部部长”一职而言,红会在其公选的报名条件和资格里要求,熟悉新闻相关政策与法规,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新闻发言人经历者优先,这似乎无可挑剔。但作为制度对相关职能部门和成员的约束和规制,好的制度应该是前提。假如在制度建设上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改革措施,即使向社会公开选拔的高管具备新闻发言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公众觉得被“糊弄”的心态下,也很难扭转“红十字公信力扫地”的局面,给人以“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遭遇“零捐助”的贵州教育基金似乎更体会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该基金会实行“零提留管理,全透明运行”。这至少能让公众知道善款的来龙去脉。撇开中国红十字会能不能做到零提留管理,但全透明运行是必须的。人们目前对红十字会的冷淡,不仅因为“郭美美事件”,而且因为中国红十字会已然是个衙门机构。在一种特权屡遭社会诟病的语境下,红十字会遭公众质疑,可谓“败不逢时”。以此,如果红十字会不在体制改革中率先走出一步,而仅在“新闻报道、品牌传播”上,或在“筹资的战略和计划、与捐赠方的沟通和协调”上下功夫,自身的公信力恐怕难以恢复。这可不是红十字会的高管们能说会道可以服众的。

  中国红十字会准备用5至10年完成红十字会系统的综合改革任务和目标,力争在管理体制、内部治理结构、人事制度、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笔者希望,红十字会找到的“能人”,首先应该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高手”,而不是光具备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新闻发言人”。所以,红会公选高管,“换汤”更要“换药”。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