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公选高管 网友:取消行政级别才有公信力(图)

2012年10月22日 10:53   来源:华声在线   

  [导读]自2011年发生网络事件以来,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受到冲击,暴露出的更深层次问题则是红十字会在制度和能力建设方面的缺陷,关于红十字会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由此提上日程。该会20日对外发布消息称,中国红十字会将向社会公开选拔多名高管以推进综合改革。引人关注的是,本次红会公选提供的职位颇为关键,如“组织宣传部部长”,此职系主管公共关系和品牌管理的部门正职。

新闻解读

  红会公选 耻感下的机制更新

  张英

  去年的“郭美美事件”让中国红十字会一度名誉扫地,尽管红十字会以较快的速度、较积极的态度对此事进行了澄清,并试图通过一系列活动重树形象,但随之而来的重重疑问仍难掩这个非盈利性组织内部的机制缺失。同年,红十字会在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中显示,有两百多万的资金存在问题,而红十字会网站所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停止在2007年,同时面对网友质问的“钱用在了何处”也是闪烁其辞、讳莫如深。这些疑点在公众的关注下被不断放大,故而红十字会意图重树公信力也显得力不从心。

  由于与体制捆绑过深,红十字会中的诸多问题都有着体制监管不善的特征。官方身份和相应的领导待遇,让红十字会的负责人脱离了“公益组织领导人”的角色,也直接导致慈善工作操作过程中利益取向的偏离。严格地说,红十字会从资金管理到专业、效率的体现,不仅问题百出,且难见透明度,对一个以官方身份亮相的公益性组织而言,其聚集的是全社会的爱心资金,但难以展示给公众一个合理、合程序的操作规程,也就难怪在“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引发广泛而愤怒的声讨。

  这次红十字会力图进行综合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公众对其信心尽失的刺激,在耻感愈烈之下的一种痛定思痛行为。体制改革效果如何,目前我们无法预料,盖因红十字会自成立以后所积淀的痼疾既多且顽,能否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问题,肯定不是短期内所能见到的效果,高层领导的变更固然可以在指导性上进行调整,但红十字会与体制紧密捆绑之下所具备的特有属性,很难说不会让这种体制改革重新陷入以前的窠臼。

  就红十字会的改革决心与行为而言,还是体现出了其希望在官方身份之下向社会团体的管理范式及功能转变的迹象,从现在来看,红十字会去官本位并不现实,那么就需要在管理模式上具备灵活性、在服务上与公众具有贴近性。在这次的公选职位中,强调的是强化部门和职能,提升管理人才的专业性,以减少因专业度不足而引发管理不善的风险,同时增强其在公共关系处理上的现代性能力,如组织宣传部部长一职的公选。

  耻感下的体制更新,对红十字会而言是势在必行的举措,以期因此重新获得公众的信赖,是红十字会的预期效果,对这次综合改革,公众自然乐见其成,只是希望红十字会能够藉由此次契机完成真正的改变,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对问题的处理要么避重就轻,要么巧言令色。

  红会公选高管 “换汤”更要“换药”

  文/知风

  现在,中国红十字会将向社会公开选拔高管以推进综合改革,确实是迈出了一大步。但是,这个属于能力建设方面的举措,应该是在制度建设的前提下,或者至少要与同样具体的制度建设同步。令人担心的是,红十字会是不是已经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存在的制度建设缺陷?会不会从“郭美美事件”上过高估计了“个人能力”?有关分析人士指出,从此次公开选拔的职位可以看出,红十字会意图进一步强化部门和职能。

  就“组织宣传部部长”一职而言,红会在其公选的报名条件和资格里要求,熟悉新闻相关政策与法规,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新闻发言人经历者优先,这似乎无可挑剔。但作为制度对相关职能部门和成员的约束和规制,好的制度应该是前提。假如在制度建设上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改革措施,即使向社会公开选拔的高管具备新闻发言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公众觉得被“糊弄”的心态下,也很难扭转“红十字公信力扫地”的局面,给人以“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遭遇“零捐助”的贵州教育基金似乎更体会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该基金会实行“零提留管理,全透明运行”。这至少能让公众知道善款的来龙去脉。撇开中国红十字会能不能做到零提留管理,但全透明运行是必须的。人们目前对红十字会的冷淡,不仅因为“郭美美事件”,而且因为中国红十字会已然是个衙门机构。在一种特权屡遭社会诟病的语境下,红十字会遭公众质疑,可谓“败不逢时”。以此,如果红十字会不在体制改革中率先走出一步,而仅在“新闻报道、品牌传播”上,或在“筹资的战略和计划、与捐赠方的沟通和协调”上下功夫,自身的公信力恐怕难以恢复。这可不是红十字会的高管们能说会道可以服众的。

  中国红十字会准备用5至10年完成红十字会系统的综合改革任务和目标,力争在管理体制、内部治理结构、人事制度、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笔者希望,红十字会找到的“能人”,首先应该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高手”,而不是光具备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新闻发言人”。所以,红会公选高管,“换汤”更要“换药”。

  新闻观点

  红会新任负责人有一句“现在不是我们想不想变,而是社会要求我们变”。既然要变,就不能单方面从内部人员调配变,从内设机构的轮岗变,而应借助外部的力量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化,让红会变得让公众更放心、更信任、更规范的社会救助团体。惟如此,这个我国最大的人道组织才能获得民众信任。

  微言大义

  @徐昕:红会要重塑公信,惟有转型为民间机构一条道路。 且不论这个说法是否偏激,但红会褪去些官气很有必要。吸纳捐款时,不分体制内外;吸纳人才时,也应放开视野。

  @周明华:“郭美美”后,红会一直很纠结。中国红十字会将向社会公开选拔多名高管。本次公选职位颇为关键,也较核心,如“组织宣传部部长”。这一招,能起死回生吗?我看悬。红会的最根本问题是要尽快脱离目前的行政序列,所有干部除去“半官味”,成为独立法人。不如此,谁去也是“官”,难挽狂澜!

  @不平哥:再怎么折腾也是那么回事,重要的是让天下老百姓看到你们在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碧海千浪:民众监督做好就可以了,透明操作,让任何人都看得见,自然不会有人敢伸手!走过场选这个那个,都无法代替人民监督!

  @网友:没有监管,治标不治本。

  @网友:任其折腾,不要捐款就对了。

  @网友:这个招牌已经坏了,反正以后不会再捐了。

  @网友:慈善机构只有回归社会,恢复社会组织的本性,其公信力提升才会有希望。

  @网友:慈善机构一定要脱离政府序列,取消行政级别,才能真正挽回公信力。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