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概念”一直是投资者颇为关心的一件事,一旦能“先知先觉”地介入到“重组概念”之中,就将获得不菲的收益。股市中,因为“重组概念”而大发其财、一夜飚富的,并不在少数。
所以,博“重组”,已成为许多投资者十分着迷的一件事。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和大户们,更是把博“重组”作为最主要的投资手段。也正因为如此,围绕“重组概念”的各种黑幕也就越来越多。譬如某重组股在停牌的前两天,就出现突然拉升、资金大量涌入的现象,就很难说没有黑幕。
但是,现在这个问题似乎就要得到解决了。据《每日经济新闻》(10月20日)报道,在证监会宣布开始对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审核流程和审核进度进行公示之时,也首次披露了涉及近50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基本信息及审核进度表。正是在这一张表格中,隐藏着至今还令不少投资者心有余悸的信息。*ST盛润A等7家上市公司相应的栏目中,备注内容却被加上了“有关方面涉嫌违法稽查立案,暂停审核”的标注。也就是说,这几家公司极有可能难以重组成功,那么,那些有“先知先觉”功能,或长期潜伏而提前介入的投资者,也极有可能因此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反之,如果有关方面不加大审核力度,不严格审核把关,而是完全依靠企业上报的情况,糊里糊涂地进行审批,不仅存在问题的企业可以蒙混过关,那些“先知先觉”者也会大发其财,成为一夜暴富者。这显然是不符合股市投资要求的,也是严重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的。
事实也是如此,在股市的“重组概念”中,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重组概念”,都会在停牌前后出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在停牌前的一段时间,出现股价持续拉升、资金大量涌入,但在停牌的前两天,突然大量资金流出的现象;二是在停牌的前几天,突然出现连续涨停、资金大量涌入的现象。
对前者来说,先“入”后“出”,显然是将“重组概念”在停牌前提前消费、提前使用了,复牌以后必然会出现补跌现象。那些跟风进入的普通投资者,也必然会在复牌以后为停牌前获利而逃的投资者者买单。对后者来说,无疑是提前获得了重组信息,在停牌的前一刻介入到了“重组概念”之中,复牌以后,也必然是连续多个涨停。从而,成为一夜暴富者。
“重组概念”对少数投资者只有利益、没有风险的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也是需要深入调查和追究的。7家因“涉嫌违法”被稽查立案、暂停审核的公司,是不是因为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提前介入这几家公司的投资者,无论是“先知先觉”者还是跟风者,利益受损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也意味着,“重组概念”已不再是投资的天堂,不再是只要抓住了“重组概念”,就能狠狠地捞上一把的代名词。“重组概念”的风险正在加大,特别对“先知先觉”者来说,也将面临投资“重组概念”的风险。更重要的,一旦管理层动真格,这些“先知先觉”者,还极有可能受到责任追究和法律制裁。
对普通投资者和守法投资者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我们说,炒“重组概念”,应是股市可以接受的一种现象。对企业的重组有信心,完全可以早点进行“潜伏”,这也符合“长期投资”的要求。但是,“重组概念”频繁出现停牌前股价突然拉升现象,应该不是“潜伏”的结果,而是“黑幕”的原因。
所以,有关方面加大对并购重组案的审核和检查力度,应该看成是规范股市投资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的一项有效举措。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应当也必然成为股市的一条重要原则和警示。如果少数投资者始终只有利益、没有风险,不仅对其他投资者是一种灾难,对股市的健康发展也是一种破坏。
包括“重组”在内的、可以被投资者炒作的“概念”,必须提高它的风险成分、风险含量。只有这样,各种炒作才不会风行,股市才会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