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月进出口为何令人“眼前一亮”?

2012年10月19日 08:29   来源:中国网   冯创志

  9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9.9%,并创下月度历史新高,让人“眼前一亮”(10月16日《羊城晚报》)。前三季度,中国与美国、东盟、俄罗斯及巴西等双边贸易则延续增势。其中,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554.2亿美元,增长9.1%。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2888.7亿美元,增长8.1%。中国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661.7亿和654.2亿美元,分别增长14.2%和5%。外贸进出口呈现飘红局面,有助于减轻人们对中国经济快速放缓的担忧,为中国上下迎接十八大增添了喜悦的气氛,也是对“中国经济唱衰论”一个有力回击。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一直处于低速状态,个中既有全球经济不景的背境,也有中国外贸粗放型市场竞争乏力的原因,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出口的反弹是在“内功”方面下功夫,这是不无道理的。

  数据显示,前9个月,中国一般外贸进出口总额14989.7亿美元,增长5.9%,而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829.4亿美元,增长仅为2.2%。一般贸易增速较加工贸易快3.7个百分点。而人们都知道中国不少地方所谓加工贸易,很多是“三来一补”的简单模式。何谓“三来一补”?简言之,是由外商来料加工,来样装配,来样加工和中小型补偿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出口的凯歌行进,既得益于打破“大一统”的垄断经营,也得益于全球化带来国际分工的重新调整。中国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成为外贸出口以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强劲动力。改革开往初,为吸引外资和解决劳动就业,推广“三来一补”这种简单的外资引进模式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外贸争端的频发,“三来一补“这个模式就越来越显示其局限性。

  就以太阳能设备制造业为例,这个行业尽管起步较早,发展比较快,但中国太阳能制造公司依旧沿袭改革开放初的“三来一补”模式。以太阳能电池片为例,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全部依赖进口,而最终产品全部用于出口,一旦遭遇外国对中国太阳能业进行抵制,那么必然处于被动局面。近年,占九成的中国太阳能电池片之所以遭遇困局,不能不看到“三来一补”这种模式的障碍。可见,要推动中国外贸进出口发展,转型升级才是关键。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广东省外经贸厅郭元强说,广东外贸发展主要指标保持了平稳增长,转型升级的成效进一步显现。9月当月进出口和进口创单月新高,进出口增速达到11.9。

  去年12月,国务院领导在辽宁考察召开座谈会,强调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今年9月12日,国务院出台促进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被媒体视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红头文件”。谓之外贸转型升级,就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培育自主品牌,完善营销网络,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笔者看到,去年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省份,广东、浙江、江苏等都相继出台政策,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进口的若干意见》,从培育各类进口需求、完善进口市场体系、完善促进进口型金融工具、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实施进口促进措施等方面出台了27条政策措施。与此同时,设立了促进进口专项资金,2012-2014年每年由省财政安排2.5亿元,一方面,对进口列入国家和省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的先进技术、产品和设备给予扶持;另一方面,对企业进口贷款、进口基地、进口分销体系、投保进口信用保险、进口促进及公共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而多部委也围绕着这个主攻方向密集出台促外贸细则。比如,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称,自10月1日起取消海关监管手续费;自10月1日起至12月31日,对所有出入境货物运输工业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品免收出入境检验费,仅这两项即为外贸企业减负约达35亿元。财政部拨付2012年进口贴息资金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直接拉动中国进口的增长。

  当然,中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还只是初步的。中国9月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可能也有国外圣诞订单的季节性因素,但从中国30多年的外贸进出口实践来看,外贸进出口要扎实要健康发展,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加工贴牌转向创造品牌、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营销、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从低价优势转向创新优势,才是重中之重。

  中国九月实现外贸进出口飘红,鞭策人们加快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