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言人慷慨陈词 中企在海外需要更多洋面孔

2012年10月12日 08:22   来源:环球时报   温燕

  不久前,我从电视上看到中国华为公司在美国国会作证,对于美国众议院对华为“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指控,华为发言人普拉默慷慨陈词、义正词严。

  撇开美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表报告,指控华为、中兴等中企在美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事件不谈,我对这则新闻的感慨是:中资企业中有了外国面孔。

  中资企业的外国面孔,尚不多见。印象中,两年前,在美国参加中国远洋运输进出口总公司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时,我颇为惊讶地发现中远美国分公司的高层中有不少外国面孔。为此,我简要采访了中远总裁魏家福。魏总不仅常年与老外打交道,英文流利,且颇具国际化视野和思维,不少外国企业人士每每提起“Captain Wei (魏船长)” 就翘大拇指以示佩服。魏总说:中远很早就在当地启用当地人做市场开拓了,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对的。他还说,他们启用的不是一般人,而是高端的、能输出正能量的、有着丰富的当地人脉资源的纯外国面孔,这些人多为前高官,是“美国通”。中资企业中可圈可点的还有中海油,曾经担任其高级顾问的是尼克松访华时的首席翻译、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Charles Freeman)。在一次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上,也有美议员指出,中国某大公司聘请了美国知名智库智囊、中美关系专家担任其顾问。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强、加速,已有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机构意识到启用当地人的优势所在,而新华社美国分社就进行了启用美国人担任其评论员的大胆尝试。

  在我看来,如同美国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多靠“中国通”一样,中国在美国运用美国人的游戏规则和美国人打交道的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入乡随俗,启用谙熟美国政策法规及市场运作的“美国通”来打前站。中美竞争越激烈,中美贸易和经济来往越多,中美经济冲突事件发生的概率就越大。而启用“美国通”,就会使中企在海外规避、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因为这些“美国通”们,不仅融入了西方社会,而且他们本身就身居高处。在商言商,有“美国通”高人的指点,可助中资快速打开当地市场。前途是光明的,地球离了谁都转,但有转得快慢之分。没有美国通,中资企业将会在“黑暗”中摸索更为漫长的时间。中企本地化应尽可能启用“美国通”和具有国际背景、经验的人来开拓当地市场,从而缩短抵达胜利彼岸的距离和时间。

  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问题上,不妨多借鉴外资企业目前在中国采取的做法。其中美国企业在中国,大老板通常是从美国空降来的纯老外或华裔,二把手则多为中国当地人。这样既可保证本地化,又不致偏离企业大方向。最近收看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的节目,我也高兴地看到央视在美、英、印、日、韩等国都启用了当地人作评论员,这种做法既让人耳目一新,又很本地化。

  中资在国外,只要和国际接轨,企业的步子就会越迈越大,路子就会越走越宽。视野决定理念,目标决定胸怀。在这个问题上,企业高层的国际化视野和理念将起关键性作用。▲(作者是曾旅美多年的资深媒体人)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