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平台经济与促进区域合作”高峰论坛25日在上海举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戴相龙受邀参加论坛并作主旨演讲。论坛上,他坦承养老金确有缺口,并建议通过完善养老制度,以达到收支平衡。(9月26日《京华时报》)
一笔涉及到生命善始善终的养老金,竟然在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鼓噪下,有点“众口铄金”的味道了。养老金缺口到底有还是没有?答案是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没有;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
8月28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政府在养老中的责任”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介绍:“18项社会保障基金结余3万多亿元,其中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大概是两万亿左右,截止到2011年底是有结余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养老金缺口,因为就现实的数据来看,我们的养老金是没有缺口的。”
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戴相龙在“坦承养老金确有缺口”时,说了一段令人费解的话:“把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加在一起搞支付,这叫现收现付,这个没有缺口,15年以后都没有缺口。但个人账户在退休时,这些钱都是他的,这时候缺口就非常大了,那时的政府就没法平衡,那是后患无穷的。”
二者的观点大相径庭。这种完全对立的观点,虽然不能作为对养老金问题的“官方结论”,但毕竟是来自国家社会保障部门的权威意见。但在一件涉及到民生切身利益的大事上,如此无限地反反复复,究竟是一种“经济核算”,还是利益较量?
如果是“经济核算”,褚福灵主任给出的“定心丸”是有根有据的。不仅如此,养老金作为公民与政府的协议,按照契约精神,即使这份公共福利产品存在因考虑不周出现的收支失衡,也应该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来平衡,这也可体现共享发展成果。所以,《人民日报》曾在6月18日发表文章,驳斥有关中国养老金缺口明年将达18.3万亿元的说法,明确指出“养老金没缺口,还有结余”。那么,为何还有包括戴相龙理事长在内的不少专家学者孜孜不倦于“养老金缺口”?现在看来,他们的目的越来越清楚了。说到底,所谓的“养老金缺口”,实际上是为延退找借口的。
戴相龙理事长在“坦承养老金确有缺口”后表示:“不是被动的准备钱,而是调整这个制度。”如何调整?他认为完善养老金制度可能涉及延长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缴纳年限等措施,“比如养老金交30年,就可以获得养老金了。那今后30年不行,可能要交35年。现在60岁退休了,将来可能63岁退休。”显然,坚持认为养老金有缺口,为的就是延迟退休年龄。
暂且不论戴相龙理事长的“不是被动的准备钱”,是不是有违养老这份“保险”的契约精神,就他说的“调整这个制度”,怎么只字不提对不公平的“双轨”、甚至“多轨”养老制度的改革?“吃财政饭”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可以拿到远远高于企业和其他领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他们多得的钱也从养老金这个池子里出,显然他们花了别人的钱。长此以往,养老金怎么会不出现缺口?这分明在用“不是被动的准备钱”陷政府于不义,让大多数人继续为不合理的养老金制度埋单。而由此促成的“延退”,无非是让既得利益者“续杯”,让弱势群体推迟“开饭”。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