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桥事件纷纷扰扰 面对超载国情需从源头治理

2012年09月25日 07:32   来源:京华时报    李力言

  “超载”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四辆超载车同时右行的“偶然”背后,隐藏着普遍的现实问题和安全隐患。

  尽管官方调查结果已经出炉,但针对哈尔滨塌桥事件的追问和反思仍在发酵。最新一期的央视《新闻调查》,穿梭于常识与专业、管理者与专家、当事人与旁观者之间,对这一事件进行全方位扫描,试图解开关于塌桥的诸多疑问。

  从询问独柱墩设计是否科学,到关注倾覆桥体露出的编织袋、泡沫,再到回答为何“走其他桥没出问题,走这座桥就出了事”,某种意义上说,这期节目做了官方发布会该做而没有做的“问答题”。通过既专业又不失通俗的节目内容,人们对塌桥背后是否存在工程质量问题,有了更复杂的认识;而对于“超载”这一官方宣称的直接原因,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近一个月,围绕塌桥事件的纷纷扰扰,折射了专业与常识、情感与理智的冲撞,如何正确看待,理性的态度很重要。这正如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原总工程师所言,不能什么都是豆腐渣工程,不是就不是。尽管有关方面对于工程质量还需进一步回应质疑,但从目前已经暴露的问题来看,“超载”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四辆超载车同时右行的“偶然”背后,隐藏着普遍的现实问题和安全隐患。

  司机超载固然有责任,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独柱墩设计的特殊桥型,“不能靠右走”这种特殊常识为何没有宣传普及,管理部门为什么没有在桥头加装任何标志,疏导或者警示载重货车的行驶方式?事实上,不只在哈尔滨,这几年在内蒙古、山西、浙江等地,重车靠外侧集中行驶,屡屡成为独柱墩设计的最大杀手,对这一问题的意识和防范,显然还没有引起普遍的注意。

  相比意识不到的危险,超载的老问题同样触目惊心。分析调查通报对车辆超载揭示的数据,4辆车总超载近300吨。而一直以来,货车改装、严重超载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国情,“不超载就挣不到钱”成为许多司机的共识,面对滚滚而来的超载车流,各地“符合标准”却又难以承重的隐患桥梁到底有多少?桥梁设计又应当留出多大的安全冗余才可靠?

  一位专家指出,有规范设计,更需规范管理,让建筑标准追着超载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管是“重车右行”还是“超载国情”,都要求有关部门的配套管理和服务跟上,结合现实交通状况和桥梁特点,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的治理方式,让重型车司机不再茫然无知地右行上桥,让超载车不再一路交着罚款通行无阻,让运输行业改变运价低廉、恶性竞争的现状,从而为交通安全构筑一个能够不断化解风险的运行管理系统。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