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生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住有所居”历来是基本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北京市门头沟区从2010年开始实施北京市最大片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解决3.1万户8.5万人的住房问题,到今年底安置房竣工面积将达到200万平方米。两年来,我们坚持把棚改工程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抓住关键,精心实施,真正让棚户区改造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经济转型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推进棚户区改造,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尤其是高度关注和解决生活困难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门头沟区在实施7平方公里采空棚户区改造中,坚持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在城区最好地段选择5个地块建设安置房,制定优惠的补偿安置政策,使群众能够轻松上楼、有钱装修。对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低保户、老弱病残、零就业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众在拆迁补贴、协助搬家、就业帮扶等方面给予合理照顾,努力安排好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着力完善各种配套设施,打造宜居环境,使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成果。广大群众因此积极支持、配合棚户区改造,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门头沟区采空棚户区改造工程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数额巨大,加上门头沟区“山多地少,地下采空,存量小、底子薄”,只有坚持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棚户区改造模式,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才能顺利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门头沟区创新棚改资金运作模式,成立棚户区改造的实施主体——门头沟区棚改中心,以棚改中心为融资平台,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为资本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投融资。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带动,采取贷款、国企注资共建、“企业建设、政府回购”等多种模式,形成了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多方参与的棚改投融资格局。
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将其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努力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门头沟棚改安置房选择优质地块实行异地建设,分布合理,周边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安置房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步推进。建设“一湖十园五水联动”景观体系,建成门城湖,治理5条河道,建设40个公园,改善了人居环境。学校、医院、公园、商场、体育馆、少年宫等大型配套公建项目全面启动,并预留充足的居民户外活动及绿化空间。成立了棚户区安置房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按照“干净、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的“六型”社区建设目标,对安置房社区实行统一管理,实现安置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改善。
阳光操作,和谐拆迁。棚户区改造的重点和难点是拆迁安置工作。只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阳光操作的原则,依法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才能有效缓解拆迁安置中的各种矛盾。为深入推进采空棚户区改造工程,今年6月门头沟区集中实施了采空棚户区内2万户房屋整体征收工作。制订科学的补偿安置方案,对补偿政策、拆迁流程、评估公司及从业人员资质全部公开,每户正式房面积、自建房面积及安置情况进行现场公示,确保公开公正。为保证征收工程规范运行,相关部门编制了20余项工作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项目运行过程控制、程序监督和专业公司管控,确保棚改工程成为阳光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
(作者为北京市门头沟区区长)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