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媒体将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炒得沸沸扬扬。自有媒体称国家发改委完成《方案》初稿后,国人就对《方案》进行热议,有人预计今年10月《方案》就会出台,但也有人认为由于收入分配改革涉及行业、部门的利益,未必能顺利出台。《方案》如此牵动国人的心,除了由于收入分配的敏感性之外,更多的期望通过《方案》提高国内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加其消费能力,扩大国内需求,减少GDP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经济界称之为“扩大内需”。
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带动国内消费的增长,是基于“边际消费递减”的经济学思想,即穷人每增加一元钱中用于消费的支出要高于富人每增加一元钱中用于消费的支出。按照这种思路,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的确能增加国内消费。但是国内消费和内需是一个概念吗?显然不是。
国内消费是国内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而内需是相对于外需而言,包括国内的投资需求以及国内居民对国内产品的最终需求。外需是国外居民对本国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简单地说,国内消费只是指居民消费本身,不具体指明所消费产品的国别,而内需则既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又包括国内居民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这样就很明白了,提高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并不一定带动内需的增加,因为国内居民有可能把增加的收入用在国外产品的消费上。如果居民收入提高后,居民把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国外产品,在投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内需并没增加。当然,这是极端情况。
我国政府提出“扩大内需”政策的初衷是通过最终消费的增加和国内投资的增加,带动GDP的增加,从而减少GDP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简单地说,就是期望国内产品在增加出口的同时,不断增加在国内市场的市场销售量,并且后者的增幅要大于前者的增幅。显然,“扩大内需”涉及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从需求上说,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并且更多地用在国内产品的购买上;从供给上说,国内产品要通过提质量、创品牌、促销量,尽可能多地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如果单纯地提高居民收入,而本国产品却是扶不起来的刘阿斗,那无非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如此分析只是说明提振内需不能仅仅从需求上找原因,还要从供给上找原因。如果本国产品在本国没有竞争力,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国内居民收入的提高大多用在国外产品上消费上,内需提升未必明显。《方案》的出台,也许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缩小贫富收入差距;也许能增加国人的公平感和幸福感,增强社会稳定;也许能增加居民消费额,提高消费水平。但对于扩大内需效果如何,却要打个问号。扩大内需我们还需要做更多。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