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让孩子上“牛小”,北京市民黄勇夫妇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开始筹划。几年来,几乎试过了所有办法。今年7月,他们终于等来了学校的通知——交10万元赞助费,而且只收支票形式的赞助费。(见9月18日《北京晚报》)
所谓“牛小”,就是各地重点小学,不仅硬件设施很牛,而且软件方面也很牛。除了“牛小”,还有“牛幼”——师资力量好的公办幼儿园、“牛中”——软硬件都好的初中、高中。也就是说,父母要想让孩子从幼儿园起就上“牛学校”,不但要有足够的储蓄,还要有相关的社会资源;不仅要为“牛学校”四处奔波,还要担心最后被挤掉。
除了软硬件,“牛小”还有很多牛的地方,比如,收取的赞助费数额较大,收费的方式很隐蔽,更重要的是,“牛小”获得大量赞助费后,多用来改善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让“牛小”变得更牛。
尽管“牛小”很牛与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有关,但真正的原因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家长们都削尖脑袋往里钻。
近年来,为均衡教育资源,从国家到地方提出了不少改革措施,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收效却不明显。在一些地方,财政投入依旧向重点学校倾斜,重点学校在招生、收费等方面的很多“土政策”也未得到有效治理。
也就是说,“牛小”之所以很牛,一是均衡教育资源的改革力度不牛,二是对择校、变相收费等方面的监管不牛。如果调整财政投入的方向,向弱校大力倾斜,教学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可以改变;如果重新分配优秀教育人才,师资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也可以改变。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改革教育不公的勇气和决心。
均衡教育资源需要一个过程,也面临各种挑战,需逐渐完成,但有些事情却是监管部门现在就可以做好的。关键是相关部门做不做。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