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伪景区"利益链中有多少"胡学凡",得好好查查

2017年05月02日 13: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年来,我国A级景区数量快速增长,仅4A级景区数量便从2001年的187家增长至2016年被摘牌前的2800多家。记者调查发现,在较低门槛下,一些民间公墓、商贸城等竟被评为A级景区,还有一些涉嫌存在“边建边评”“未正式开业便评级成功”“违规用地”等问题。专家认为,有些地方为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及影响力,在评A和保A中“放水”。

  “伪景区”背后有多少利益投机?

  一些民间公墓、商贸城等竟被评为A级景区,门槛之低令人吃惊。这些所谓的景区门可罗雀,也鲜有人知,但一块A级景区的金字招牌就可以使所有者、经营者拥有收取门票的资格,也让当地管理部门有了一些政绩数据,多重利益的驱动之下,让“低劣景区”层出不穷。【详细

  现实中,关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有着一套完整的规范。之所以仍会有那么多景区欺世盗名,最主要原因想必在于“层层委托”的职能管理模式。按照规定,“3A级、2A级、1A级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托各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还可以向地市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再行委托。” 到最后,形成了本地主管部门给本地景区评级的格局。

  “制造”更多的A级景区,同样是一个“刷政绩”的过程,其中往往还伴随着权力寻租、利益勾兑的情形。奇葩景区层出不穷,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超越了“旅游业”的范畴。不少地方、不少项目如此热衷于评上A级景区,其目的还在于炒低价、抬房价、拉租金。“A级景区”更像是概念炒作的噱头,更像是以小博大、一本万利的杠杆。当景区评级如此之深地卷入了一场巨大的利益算计之中,注定会丧失掉原本的专业性与独立性。【详细

  面对“伪景区”乱象,该反思质量等级评定

  这些年,A级景区数量与日俱增。2001年全国只有187家4A级景区,到2016年摘牌前,全国有2800多家景区,质量真的都过关吗?去年,全国景区迎来“史上最严整肃”,有107家景区被摘牌,其中4A级超过半数,这恐怕不只是去年以来要求严了,有的景区不过关,恐怕还要源于当初质量等级评定和划分本身就存在问题。【详细

  而景区评级部门在景区评级过程中放水,让不符合旅游景区的民间墓地、商贸城和尚未建成的景区评上A级景区,不得不让人怀疑是收受好处,涉嫌腐败。比如,在安徽省旅游局原局长胡学凡腐败案中,办案机关查明他收受贿赂,为多家景区评选4A或5A级景区提供帮助,其中不乏绩溪龙川风景区、歙县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等全国知名景区。【详细

  也许正是看到了既有规则中的明显漏洞,近些年来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有意将景区复核权上收,并且加大了对景区摘牌、降级的处罚力度。但每一个奇葩景区背后,都对应着一个滥权渎职的地方职能机构。惟有让后者为自己的“放水”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方可杜绝类似闹剧重演。【详细

  “伪景区”欺世盗名,应让投机者付出代价

  在大旅游时代,民间墓地、商贸城变成A级景区,虽然有了卖门票的面子,但没有旅游产品的里子,让人怀疑旅游景区评级,最终损害的是旅游景区评级制度的严肃性和公信力,让景区评级失去应有的导向功能,影响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不符合评级的旅游景区,必须及时摘牌,并终身禁止参加评级或者在一定年限限制参加评级;不符合景区标准的民间墓地、商贸城要清除出景区名单。对在景区评级中存在放水、收受好处等失职、渎职、腐败行为的旅游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倒逼相关部门依法评级。【详细

  景区评A应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景区评A的透明度,增加景区检查、复核的频次,建立健全更为严格的“摘牌”机制。此外,还应有效抑制景区评价的政府干预,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更为科学的评价机制,引导地方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旅游市场的监管上来,降低评A的政绩驱动,让评A逐步回到名实相符的轨道。【详细

  微言大义:

  @胤_榕:一切为了圈地捞钱!

  @師術傑:是育良书记批的吗?

  @七号牛仔:闻到一丝腐败气息。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墓地、商城居然都能被评为A级景区,这着实颠覆了许多人的想象。“有钱能使鬼推磨”,古人诚不我欺。“伪景区”庞大的利益链条当中,究竟隐藏着多少“胡学凡”,还真得好好查查,以“人民的名义”。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