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土豪,莫要鼓吹“读书无用论”

2015年05月27日 10:55   来源:荆楚网   陈健宁

  每年临近高考总有许多哗众取宠的行为艺术吸引围观路人的眼球,这次则是一名财大气粗的土豪驾驶价值千万的劳斯莱斯古斯特出现在北大的西校门前,他指挥随行的17名穿黑色西服、戴黑色墨镜的男子高举告示板摆成人墙,并高喊口号:考大学不如学技术,我儿子人生我主宰!

  且不管这是不是别有用心的炒作,但很明显的效果是“土豪+高考”的话题一针见血地触及了许多人五味杂陈的矛盾心理。随着我国优惠政策的推行以及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一部分人抓住机遇率先富了起来,与此同时,“金钱至上”的堕落思想开始登堂入室,受到推崇和追捧,“读书无用论”也借机甚嚣尘上,混淆视听。的确,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窘境而掌握一技之长的蓝领工人收入颇丰的鲜活事例摆在眼前时,对于急功近利的大多数人而言,很难再去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金科玉律。马云因为坐拥淘宝帝国引无数人抱大腿,王思聪因为有个全国首富的亲爹被封“国民老公”的事实就狠狠地打了所有“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有钱,没有什么不可以。

  土豪开名车到北大抗议高考的事,其实是公然地蔑视和挑衅知识的权威性。他用钱铺开一条路,然后作壁上观冷眼嘲笑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尽管学富五车却还是要疲于奔命地为自己打工,当然会油然而生“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可是有钱真的就了不起了吗?

  一掷千金的土豪们也许会认为读书是没有用的,获得再高的学位也只是绣花枕头,就像孔乙己那身穷酸的长褂,徒留一副文人自命清高的尊严。在这个疯狂崇拜金钱的时代,钱似乎是万能的,就连知识分子最看不惯土豪缺少的那份文化修养,没关系,有钱照样可以买个文凭附庸风雅!那么既然有钱就行,为什么我们还要读书呢?因为我们知道,钱每个人都可以赚,它只是身外之物,今天你家财万贯明天也有可能倾家荡产,而唯有知识一旦拥有就无人能够夺去。从更深层面看,国家不仅要发财,更加迫切要“发才”,人才永远都是兴国安邦终极的武器,而人才的培养必须靠知识的传播,国家始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正在于此。所以,土豪们,不要再以身说法鼓吹“读书无用论”了,是的,读书不可能立竿见影变现成物质上的享受,许多大学生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危机,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永远也不会去质疑“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因为,学到的知识总有一天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变成财富补偿你。

  真心希望,土豪到北大抗议高考只是一场出格的作秀,毕竟真正富可敌国的成功人士都非常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要不为什么王思聪从小就接受国外先进教育,马云复读三次也要考上大学呢?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