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应该成为“耐心产业”

2025-06-05 07:3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马拉松赛道上略显踉跄的跑步机器人、挥拳稍显笨拙的格斗机器人、家庭场景挑战赛中掉落衣物的服务机器人……近段时间,人形机器人在各类赛场上的表现与人们的期待多少有些距离,让一部分人对行业前景有了担忧。

“人们往往高估科技行业一年取得的成绩,又往往低估十年取得的成果。”近期举行的一场人形机器人峰会上,一位行业专家如此感慨。

事实早已证明,创新是个漫长的过程。人形机器人在现实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工程师、投资人、全社会坚持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耐住性子,在长期投入与坚持中结出硕果。当前,部分人形机器人企业卷技术迭代、卷股权投资、卷宣传策略,是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如同资本市场需要不追求短期收益、更重视长期回报的“耐心资本”,科技创新更需要面向市场需求,扎扎实实推进技术进步的“耐心产业”。对未来越是有信心,产业发展就越是有耐心。

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信心,源自中国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体量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实力也在稳步提升。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10年间增长近19倍。以服务机器人为例,上海一家名为擎朗智能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迭代,累计生产销售了逾10万台服务机器人,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由擎朗研发、“中国智造”的服务机器人还扬帆出海,在日本、韩国等机器人大国站稳脚跟。这些实践和成绩,都为人形机器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形机器人迈向“下一步”,关键是突破核心技术。加强通用大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控制、多智能体协作等“根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基础理论,跨界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夯实“底座”与基础。同时,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帮助人形机器人尽快适应“生活”环境。上海市浦东新区近期就提出,将以更大力度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开发合作,开放共享更多超大城市超级场景,加快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在浦东张江,以张江机器人谷为核心载体,张江科学城构建了一个覆盖智能软件、核心零部件、整机集成、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圈。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实践,人形机器人产业一定能迎来跨越式发展。

创新的演进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在失败与修正中砥砺前行,才是科技进步的真实模样。多些耐心,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定会收获人形机器人的精彩未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形机器人应该成为“耐心产业”

2025年06月05日 07:3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杨有宗 龚雯

马拉松赛道上略显踉跄的跑步机器人、挥拳稍显笨拙的格斗机器人、家庭场景挑战赛中掉落衣物的服务机器人……近段时间,人形机器人在各类赛场上的表现与人们的期待多少有些距离,让一部分人对行业前景有了担忧。

“人们往往高估科技行业一年取得的成绩,又往往低估十年取得的成果。”近期举行的一场人形机器人峰会上,一位行业专家如此感慨。

事实早已证明,创新是个漫长的过程。人形机器人在现实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工程师、投资人、全社会坚持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耐住性子,在长期投入与坚持中结出硕果。当前,部分人形机器人企业卷技术迭代、卷股权投资、卷宣传策略,是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如同资本市场需要不追求短期收益、更重视长期回报的“耐心资本”,科技创新更需要面向市场需求,扎扎实实推进技术进步的“耐心产业”。对未来越是有信心,产业发展就越是有耐心。

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信心,源自中国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体量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实力也在稳步提升。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10年间增长近19倍。以服务机器人为例,上海一家名为擎朗智能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迭代,累计生产销售了逾10万台服务机器人,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由擎朗研发、“中国智造”的服务机器人还扬帆出海,在日本、韩国等机器人大国站稳脚跟。这些实践和成绩,都为人形机器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形机器人迈向“下一步”,关键是突破核心技术。加强通用大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控制、多智能体协作等“根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基础理论,跨界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夯实“底座”与基础。同时,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帮助人形机器人尽快适应“生活”环境。上海市浦东新区近期就提出,将以更大力度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开发合作,开放共享更多超大城市超级场景,加快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在浦东张江,以张江机器人谷为核心载体,张江科学城构建了一个覆盖智能软件、核心零部件、整机集成、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圈。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实践,人形机器人产业一定能迎来跨越式发展。

创新的演进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在失败与修正中砥砺前行,才是科技进步的真实模样。多些耐心,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定会收获人形机器人的精彩未来!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