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爆红功夫在“梗”外

2025-06-06 07:13 来源:北京日报

要说近段时间体育圈的现象级热点,非“苏超”莫属。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自5月10日开赛以来,一直是舆论场的热门话题,目前不仅抢票难度超过演唱会,且衍生出了线上线下“造梗”大赛。

“苏超”何以爆红?在向来有“散装”之称的江苏,这场面向草根球员的足球比赛,让“谁也不服谁”的好胜心有了新的擂台。有人说,“苏超”没有一场球是好踢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同时,也没有一场球是“没梗”的:淮安与扬州的“淮扬菜正统之争”、苏州与南京的“宿命之战”、徐州与宿迁的“楚汉争霸”、苏州与无锡的“太湖控制权争夺战”,常州接连告负则让观者惊呼:“一路剃头从常州到吊州再到巾州,留给常州的笔画不多了!”全民玩梗中,让城市间的历史典故、特产风物为更多人熟知,体育盛宴变得格外可亲可爱。

围观之余,很多人也寻思,各地能从“苏超”学到什么。平心而论,“苏超”的出圈,有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作为全国唯一所有地级市均跻身GDP百强的省份,江苏这十三个地级市,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又你追我赶、各显神通,那些令人喷饭的“恩怨梗”,更将欢乐气氛拉满。每个城市轮流当主场的设置,在役球员不超过3人的规定,增加了全民性、趣味性,以及猜不透的赛果。诚如“南京发布”所言,德比的梗之多,源自人文底蕴之深,更源自发展态势之强。也只有在多超多强与去中心化的生态之下,“谁行谁上”的对抗才会如此精彩。

“苏超”闯出的路子,难以复制,却饱含启示。许多人都观察到,“苏超”的本质是足球搭台,文旅唱戏。而吸引人关注的第一步,正是高质量、有特色地玩起来。网语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精明的“苏大强”,将那些充满火药味儿的“各自为战”,演绎成一个个创意十足的热梗,在全网疯狂输出,进而将流量变成留量。比如常州对阵扬州时,常州热情待客,所有景点对扬州市民免票3日,同时给扬州球迷送上萝卜干炒饭,有人笑称“体育局长输球的委屈全写在了文旅局长的笑脸上”。数据显示,“苏超”比赛期间,主办城市景区的客流显著增加,特色物产销量翻倍。“十三太保”看似各不相让,实则血脉相连,以足球为媒,共同用心经营着城市宣传的连续剧。

从“村超”到“苏超”,围绕足球的深度探索,已足够珍贵。城市各异,姿态万千,与其强行模仿,造一座“空中楼阁”,不如借鉴“苏超”的内核,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足球+”,走出一条能够好好玩起来的“破圈”之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苏超”爆红功夫在“梗”外

2025年06月06日 07:13   来源:北京日报   胡宇齐

要说近段时间体育圈的现象级热点,非“苏超”莫属。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自5月10日开赛以来,一直是舆论场的热门话题,目前不仅抢票难度超过演唱会,且衍生出了线上线下“造梗”大赛。

“苏超”何以爆红?在向来有“散装”之称的江苏,这场面向草根球员的足球比赛,让“谁也不服谁”的好胜心有了新的擂台。有人说,“苏超”没有一场球是好踢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同时,也没有一场球是“没梗”的:淮安与扬州的“淮扬菜正统之争”、苏州与南京的“宿命之战”、徐州与宿迁的“楚汉争霸”、苏州与无锡的“太湖控制权争夺战”,常州接连告负则让观者惊呼:“一路剃头从常州到吊州再到巾州,留给常州的笔画不多了!”全民玩梗中,让城市间的历史典故、特产风物为更多人熟知,体育盛宴变得格外可亲可爱。

围观之余,很多人也寻思,各地能从“苏超”学到什么。平心而论,“苏超”的出圈,有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作为全国唯一所有地级市均跻身GDP百强的省份,江苏这十三个地级市,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又你追我赶、各显神通,那些令人喷饭的“恩怨梗”,更将欢乐气氛拉满。每个城市轮流当主场的设置,在役球员不超过3人的规定,增加了全民性、趣味性,以及猜不透的赛果。诚如“南京发布”所言,德比的梗之多,源自人文底蕴之深,更源自发展态势之强。也只有在多超多强与去中心化的生态之下,“谁行谁上”的对抗才会如此精彩。

“苏超”闯出的路子,难以复制,却饱含启示。许多人都观察到,“苏超”的本质是足球搭台,文旅唱戏。而吸引人关注的第一步,正是高质量、有特色地玩起来。网语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精明的“苏大强”,将那些充满火药味儿的“各自为战”,演绎成一个个创意十足的热梗,在全网疯狂输出,进而将流量变成留量。比如常州对阵扬州时,常州热情待客,所有景点对扬州市民免票3日,同时给扬州球迷送上萝卜干炒饭,有人笑称“体育局长输球的委屈全写在了文旅局长的笑脸上”。数据显示,“苏超”比赛期间,主办城市景区的客流显著增加,特色物产销量翻倍。“十三太保”看似各不相让,实则血脉相连,以足球为媒,共同用心经营着城市宣传的连续剧。

从“村超”到“苏超”,围绕足球的深度探索,已足够珍贵。城市各异,姿态万千,与其强行模仿,造一座“空中楼阁”,不如借鉴“苏超”的内核,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足球+”,走出一条能够好好玩起来的“破圈”之路。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