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路虎女司机违章后骂交警 "土豪"骄横是社会失序"症状"

2015年08月07日 07:38   来源:红网   知风

  一辆浙江牌照的路虎越野车途经宣城市皖浙收费站时,因未粘贴检验合格标志,被宣城交警拦下,但是路虎女司机却拒绝接受检查,还出言不逊辱骂交警。这一幕被交警的执法记录仪全程拍下,最终该女司机在用英文道歉无果后,用中文向交警道歉并接受处罚。(8月6日《江淮晨报》)

  如果就事论事,这起事件是不值得一谈的。有网友调侃,“真正有钱人开的是奥迪,开路虎的大多是文化低的人”。虽然不知这是不是对所谓的豪车细分下的结论,但诸如飙车、超速等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大都与豪车有关。而且,在被交警处理的过程中,谩骂甚至殴打交警的蛮横行径,也大多发生在豪车事主身上。如此说来,这起辱骂交警事件,尽管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也完全可以纳入这种“规律”之中。

  然而,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规律”,或者说是不符合文明社会发展规律的“规律”。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下,个人财富的积累,除了智慧和勤劳,还应该更懂得法律法规,更尊重和珍惜社会秩序。那么,个人获得的财富越多,说明其越懂得现行的政策法规,越懂得怎么做事、怎么做人。可以这么说,要在财富上达到一定的积累,成为人们眼中的“有钱人”,在财富积累过程中,需要体验和遵守的社会规则更多。这就必然让这部分“新贵”无论在财富上或人品上,都是佼佼者。

  而当财富助长了骄横,出现了越有钱越不讲理的现象,就有理由怀疑这种骄横的来源。如果说某些人的骄横是先天的习性,那么,一个文明社会怎么会让一个蛮不讲理的人发财?如果说这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那么,是怎样的赚钱过程,教会了这种人骄横跋扈的处事方式?即使以财富对一个人品行的影响,自古就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当某些先富起来的人,反而因有钱而无视社会公德甚至法律法规,这样的行为方式,是不是在获取财富的过程中领悟到的呢?

  以此反观当前某些社会竞争现状,确实存在着类似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只是其中强弱,不再是以原始的体能角逐罢了。就拿权力寻租的官场腐败来说,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就是,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以各种破坏规则的手段获取非法利益。当潜规则比明规则更有效时,越不讲规则就越容易获取利益。因此,权力寻租之下,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屡见不鲜。如果在这种环境中胜出的赢家,必然目无法纪,无视公序良俗,自以为不守规矩才能取胜。

  因此,对“土豪”的骄横不可小觑,这是社会失序的一种“症状”。其潜在的危害性,可能要大于潦倒的地痞流氓。而其中暴露出的社会问题更值得警惕,因为,社会的进步标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文明。通过物质财富的积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假如这个过程失序,造成越有钱越不懂道理,越不讲道理,后果是令人担忧的。有鉴于此,不能把“土豪”撒泼看成简单的治安问题,而应该引起对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的重视,在通过反腐败铲除权力寻租空间和土壤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秩序,把包括市场竞争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纳入法治的轨道。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漫话漫画:土豪放鱼(图)    2016年02月25日
  • ·“土豪放鱼”背后的环保与乡愁    2016年02月24日
  • ·土豪,莫要鼓吹“读书无用论”    2015年05月27日
  • ·土豪旅游团刷的什么存在感?    2015年05月1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