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爆火,热潮之下别丢了消费理智

2025-06-06 07:26 来源:红网

近期,一个来自中国的娃娃Labubu最近成为了世界顶流。Labubu从最初被部分人认为“丑”到如今全球范围内爆火。最近,贝克汉姆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晒出Labubu。(6月5日 《新京报》)

香港设计师笔下的北欧小精灵,正在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毛绒玩具。Labubu的爆火,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合力。在产品设计上,其打破传统玩具甜美范式的丑萌造型,满足了年轻一代追求个性化表达的需求,独特形象融合北欧神话与东方美学,带来强烈视觉冲击。营销层面,泡泡玛特借助盲盒机制,用限量版、隐藏版制造稀缺性,点燃消费者购买热情;明星效应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际知名人士的青睐,引得大众纷纷效仿。此外,Labubu还推出各地特色限定款,精准适配不同地区的本土化审美需求。

然而,这种爆火背后,也暗藏市场炒作、价格虚高等现象,使得部分消费者冲动消费,陷入非理性的购物漩涡。比如有人为集齐隐藏款,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远超玩具本身价值。

面对Labubu掀起的消费热潮,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原创IP走向世界的希望,也要警惕盲目跟风带来的不良影响。消费是为了满足生活需求、提升生活品质,而非被潮流裹挟失去理性判断。Labubu的火热,不该成为消费者迷失消费本心的导火索,理性才是消费的正确打开方式。

消费者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依据自身经济实力与实际需求进行消费,避免盲目跟风。在购物前冷静思考是否真正需要,可以在购买前追问“我需要的是玩具本身,还是它带来的社交谈资?”。监管层面,需加快盲盒市场立法,明确“限量销售”“二手溢价”的红线,打击黄牛与仿品产业链——当“Lafufu”等赝品堂而皇之登上交易平台,伤害的不仅是品牌价值,更是消费者对正版IP的信任基础。企业则应承担起文化传播者的责任:与其沉迷“饥饿游戏”,不如深化IP内核,将其从“挂件符号”升维为具有叙事厚度的文化角色,这才是IP长效发展的护城河。

追Labubu热潮当理性,守住消费的本心。从“排队买球鞋”到“抢购Labubu”,潮玩消费的迭代轨迹始终与时代情绪同频共振。我们乐见中国原创IP在全球市场的破圈,更期待这种热度能沉淀为理性消费的文明共识——真正的潮流,不该是被资本裹挟的集体狂欢,而应是个体自由意志的从容表达。愿每位消费者都能在潮流中保持清醒,让消费回归理性,也期待中国原创IP产业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蓬勃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产品与体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Labubu爆火,热潮之下别丢了消费理智

2025年06月06日 07:26   来源:红网   曹尔格

近期,一个来自中国的娃娃Labubu最近成为了世界顶流。Labubu从最初被部分人认为“丑”到如今全球范围内爆火。最近,贝克汉姆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晒出Labubu。(6月5日 《新京报》)

香港设计师笔下的北欧小精灵,正在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毛绒玩具。Labubu的爆火,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合力。在产品设计上,其打破传统玩具甜美范式的丑萌造型,满足了年轻一代追求个性化表达的需求,独特形象融合北欧神话与东方美学,带来强烈视觉冲击。营销层面,泡泡玛特借助盲盒机制,用限量版、隐藏版制造稀缺性,点燃消费者购买热情;明星效应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际知名人士的青睐,引得大众纷纷效仿。此外,Labubu还推出各地特色限定款,精准适配不同地区的本土化审美需求。

然而,这种爆火背后,也暗藏市场炒作、价格虚高等现象,使得部分消费者冲动消费,陷入非理性的购物漩涡。比如有人为集齐隐藏款,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远超玩具本身价值。

面对Labubu掀起的消费热潮,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原创IP走向世界的希望,也要警惕盲目跟风带来的不良影响。消费是为了满足生活需求、提升生活品质,而非被潮流裹挟失去理性判断。Labubu的火热,不该成为消费者迷失消费本心的导火索,理性才是消费的正确打开方式。

消费者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依据自身经济实力与实际需求进行消费,避免盲目跟风。在购物前冷静思考是否真正需要,可以在购买前追问“我需要的是玩具本身,还是它带来的社交谈资?”。监管层面,需加快盲盒市场立法,明确“限量销售”“二手溢价”的红线,打击黄牛与仿品产业链——当“Lafufu”等赝品堂而皇之登上交易平台,伤害的不仅是品牌价值,更是消费者对正版IP的信任基础。企业则应承担起文化传播者的责任:与其沉迷“饥饿游戏”,不如深化IP内核,将其从“挂件符号”升维为具有叙事厚度的文化角色,这才是IP长效发展的护城河。

追Labubu热潮当理性,守住消费的本心。从“排队买球鞋”到“抢购Labubu”,潮玩消费的迭代轨迹始终与时代情绪同频共振。我们乐见中国原创IP在全球市场的破圈,更期待这种热度能沉淀为理性消费的文明共识——真正的潮流,不该是被资本裹挟的集体狂欢,而应是个体自由意志的从容表达。愿每位消费者都能在潮流中保持清醒,让消费回归理性,也期待中国原创IP产业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蓬勃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产品与体验。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