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打卡中国”

2025-04-30 16: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在“China Travel”持续火爆的同时,“中国购”又成为近期的新热点。近日,商务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明确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由1万元大幅上调至2万元。

下调退税门槛,释放消费热情

有学者算了一笔账,购买200元的非遗手工艺品可退税约22元,起退点下调利好小额消费群体,利于刺激“随手买”“多次买”的消费行为;购买1.5万元的中国品牌高端手机,可当场获得约1650元现金退税,现金退税限额上调利好大额消费群体,利于提升购物便捷性和消费体验。【详细

下调的是退税门槛,释放的是消费热情;拓展不同层次的购买力空间,彰显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灵活度。缩减退税链条、节省退税时长,疏通了跨境消费的痛点堵点,印证中国服务及时应答、即刻到位的效率。【详细

吸引更多境外旅客爱上“中国购”

去年,免签政策带火“China Travel”,切实带动了入境消费。近来不少人发现,来华旅游的老外们携带的旅行箱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原因是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从试点推广至全国后,吸引了不少境外旅客来华旅行。可见,“中国游”与“中国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详细

诚心诚意的退税政策,收获的是入境游消费的增量;过硬的中国质量、贴心的中国服务,自会引来世界流量。如果说“中国游”的魅力在于悠久的文明和优美的风光,“中国购”的魅力就在于中国制造的精良。从国际精品到国货潮品,从特色美食到非遗文创,中国制造早已成为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代名词。中国游,不能错过在琳琅满目的尖货中遨游;拖着行李箱扫货,也是一趟赏心悦目的快意旅程。全球购物车与中国消费市场的双向奔赴,是境外游客用脚投票的结果,更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详细

更广阔的图景正在展开

“当西方筑起贸易高墙,中国则为全球购物者铺开了红地毯,谁才是真正的聪明玩家呢?”免签政策扩围、支付环境改善、离境退税政策优化……一项项旅游消费领域创新举措,正在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文化卖场”,重塑中国旅游经济生态格局。【详细

“中国购”只是一个局部,更广阔的图景正在展开——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到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从省际离岛免税的试点,到多式联运的畅通,都将为国际买家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未来,中国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开放、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全球消费者和企业搭建更便捷、更可靠的交流平台,在更多双向奔赴中助推实现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详细

(以上综合环球时报、南方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刘能:“Made in China”已获全球认可。

@风吟听竹:“China Travel”热度攀升,入境消费大增,“中国购”产品升级,展现中国经济新活力与魅力。

@海棠花:越开放,越繁荣。

@做好自己的王哥:离境退税更便捷,不仅方便了境外游客,也助力中国好物走向世界。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游在中国”热度不减,“购在中国”蔚然成风。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创新、积累与发展,是广阔而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更是中国在扩大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方面的不懈努力。展望未来,持续优化境外游客服务链条,全方位提升旅游体验,中国将成为更多人心中的“人生打卡地”。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打卡中国”

2025年04月30日 16: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在“China Travel”持续火爆的同时,“中国购”又成为近期的新热点。近日,商务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明确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由1万元大幅上调至2万元。

下调退税门槛,释放消费热情

有学者算了一笔账,购买200元的非遗手工艺品可退税约22元,起退点下调利好小额消费群体,利于刺激“随手买”“多次买”的消费行为;购买1.5万元的中国品牌高端手机,可当场获得约1650元现金退税,现金退税限额上调利好大额消费群体,利于提升购物便捷性和消费体验。【详细

下调的是退税门槛,释放的是消费热情;拓展不同层次的购买力空间,彰显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灵活度。缩减退税链条、节省退税时长,疏通了跨境消费的痛点堵点,印证中国服务及时应答、即刻到位的效率。【详细

吸引更多境外旅客爱上“中国购”

去年,免签政策带火“China Travel”,切实带动了入境消费。近来不少人发现,来华旅游的老外们携带的旅行箱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原因是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从试点推广至全国后,吸引了不少境外旅客来华旅行。可见,“中国游”与“中国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详细

诚心诚意的退税政策,收获的是入境游消费的增量;过硬的中国质量、贴心的中国服务,自会引来世界流量。如果说“中国游”的魅力在于悠久的文明和优美的风光,“中国购”的魅力就在于中国制造的精良。从国际精品到国货潮品,从特色美食到非遗文创,中国制造早已成为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代名词。中国游,不能错过在琳琅满目的尖货中遨游;拖着行李箱扫货,也是一趟赏心悦目的快意旅程。全球购物车与中国消费市场的双向奔赴,是境外游客用脚投票的结果,更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详细

更广阔的图景正在展开

“当西方筑起贸易高墙,中国则为全球购物者铺开了红地毯,谁才是真正的聪明玩家呢?”免签政策扩围、支付环境改善、离境退税政策优化……一项项旅游消费领域创新举措,正在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文化卖场”,重塑中国旅游经济生态格局。【详细

“中国购”只是一个局部,更广阔的图景正在展开——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到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从省际离岛免税的试点,到多式联运的畅通,都将为国际买家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未来,中国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开放、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全球消费者和企业搭建更便捷、更可靠的交流平台,在更多双向奔赴中助推实现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详细

(以上综合环球时报、南方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刘能:“Made in China”已获全球认可。

@风吟听竹:“China Travel”热度攀升,入境消费大增,“中国购”产品升级,展现中国经济新活力与魅力。

@海棠花:越开放,越繁荣。

@做好自己的王哥:离境退税更便捷,不仅方便了境外游客,也助力中国好物走向世界。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游在中国”热度不减,“购在中国”蔚然成风。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创新、积累与发展,是广阔而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更是中国在扩大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方面的不懈努力。展望未来,持续优化境外游客服务链条,全方位提升旅游体验,中国将成为更多人心中的“人生打卡地”。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