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忧“李克强防线”背后的治国理念

2013年07月18日 11:14   来源:荆楚网   汪忧草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李克强表示,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有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7月17日《中国证券报》)

  李克强总理9日在广西主持经济形势座谈会,就提出所谓了“下限论”,强调“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由此引来外界对李克强内阁经济政策的种种揣测,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上个月的“钱荒”和股灾,乃至进出口额的下滑,让一些人对中国经济是否“硬着陆”更加关注。于是一个新的词汇——“李克强防线”应运而生。

  “李克强防线”也是继2010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推出“李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巴克莱资本公司提出“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以来,外界观察李克强施政的第三个新词汇。

  “李克强指数”源于李克强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来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因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没有作假掺水的空间,故而所取得的具体数据更为真实,能很好地反映中国经济走势。在中国经济数据存在很大水分的情况下,“克强指数”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判断中国经济的方法。

  至于“李克强经济学”,则是外界对他“百日新政”的一种形容。“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核心在于:不颁布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以短痛换取经济可永续发展的潜力,也是对前几年遗留下来的信贷扩张、地方债风险、出口依赖、生态破坏,以及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不公等等问题来一次彻底的清算。简单地说,“克强经济学”的特点或者核心,就是放松市场、管住政府。

  如今,“李克强防线”又引发外界的关注,不但说明外界对中国经济会否“硬着陆”感到担忧,也是对李克强内阁施政理念的关切。因为从李克强对“上限”与“下限”的一再强调中,我们实不难读到李克强内阁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强烈企图心。如果说“李克强经济学”给人“无为而治”的印象,那么“李克强防线”宣示的是“有所作为”。换句话说,李克强的施政理念就是“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作为。诚如李克强走马上任时所言,“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