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仨馒头当午餐 环卫工嚼的是悲哀

2013年07月17日 06:52   来源:京华时报    王石川

  三个馒头当午餐,环卫工嚼出的滋味一定满含着悲哀和无奈。在这背后,我们更看到了环卫工的权利贫困。尊重环卫工,从提高待遇入手,最起码不能拖欠其工资。

  西安环卫工王淑香的午餐很简单——1元买了三个馒头。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工资还要被拖欠多久。“4个月多没领工资了,我们都是临时工,又不敢找领导要,怕被辞退。”王淑香说,今年2月底领完工资后,他们被从沣东新城六村堡街办转至未央区管理,工作地点不变,但每月1450元的工资却一直拖欠。

  照片中王淑香吃馒头就热水的侧影,显得落寞而疲惫。如果将几个数字拼接一起,更会发现一种近乎滑稽的悲凉:每月只有1450元工资——2013年陕西的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1150元/月,工资如此微薄,却已被拖欠数月;一天只吃两顿,顿顿馒头就热水,只花2元钱,状况如此辛酸,与高强度的劳动不相匹配。与之对应的则是敬业——15日上午11时30分,尽管已到吃饭时间,王淑香仍放不下手中的扫把,再对街道巡查一番。

  像王淑香一样被拖欠工资的环卫工多达200名,有的人入不敷出,囊中羞涩,不得不借钱度日。环卫工的工资为何被拖欠?当地相关人员归咎为环卫工所在的街办新建、机构重组等原因。即便所说属实,这工资一拖就是4个月多,也太不像话了。有工作人员称:“别说环卫工工资没发,我们正规编制的人员都有几个月没发工资了。”有编制的人没发工资,不等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拖欠环卫工的工资,环卫工家底薄,存粮少,抗风险能力弱,和有编制的人有的比吗?

  三个馒头当午餐,环卫工嚼出的滋味一定满含着悲哀和无奈。而在这背后,我们更看到了环卫工的权利贫困。环卫工的权利贫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拿较低乃至最低的工资,有些没有五险一金,仿佛寄居在城市的飘蓬,缺少稳定的制度性呵护,有的人年事已高也无法颐养天年,比如被拖欠工资的环卫工中,有的已经60岁了还在为生计挣扎;二是没有赢取足够的尊重。

  今年年初,广州的一名环卫工表达心声:为使我们能在这座城市平等、尊严、体面地生活下去,建议:1.基本工资上涨10%。2.考虑增加住房补贴或发放住房公积金。说实话,这两个建议很卑微。环卫工,你的名字不该是悲情,也不该是卑微;你的权利不该残缺,也不该委顿。尊重环卫工,从提高待遇入手,最起码不能拖欠其工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