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国资委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加大整合重组力度,央企已从最初的196家减至目前的115家,减少了81家。按照国资委首任主任李荣融的目标,央企整合重组的最终目标是保留80家,压减116家,压减幅度为60%。王勇接任国资委主任以后,虽然不再以速度为主要参考目标,整合重组的步伐有所放缓。但是,仍整合重组了多家央企。
从这些年来央企整合重组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国资委相关人士所分析的那样,主要是依靠“消灭式”重组和“问题式”重组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体制内打转,亦即整合重组工作主要是在央企内部“大吃小”、“优吃劣”、“好吃差”,而没有向体制外开放。
也正因为如此,整合重组工作有的达到了预期目的,有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更多的则是继续维持原来的格局,最终企业规模是上去了,效率却没有提高。
据悉,正在起草的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整合重组仍然是央企推进和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也就是说,央企的数量还将进一步缩减。是否会达到李荣融所要求的80家,目前尚难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央企的数量只会缩减,而不会增加。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央企进行整合重组,目的应当是更好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将优质资源整合到一起,使央企的运行效率更高,运行机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强央企的市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力。
对央企的整合重组,就不能局限于体制内、局限于央企与央企之间的合合并并、分分离离,而应当与其他所有制企业按照市场法则,通过资本纽带,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结构。
如果央企的整合重组工作,只满足于数量要求、速度要求,局限于央企内部,那么,就算央企的数量减少了,规模扩大了,资产增多了,但是,效率却不会得到同步提高。很大程度上,还会因为彼此之间的诟病累积,使效率更低,竞争力更弱。这一点,从近年来央企几乎包揽了全国亏损大户的前十位,以及央企在整合重组过程中不断出现决策失误、资产流失中也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由于央企在整合重组过程中,没有引进民间资本等“鲶鱼”,因此,困扰央企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的体制和机制方面诟病,也始终难以得到根治。更多情况下,由于规模和效益的暂时扩大,反而使央企产生了体制内整合重组的冲动,产生了只求规模扩大、资产数量增多的诱惑。
综观全球范围内企业整合重组的经验和教训,凡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整合重组,绝大多数都能够取得成功。反之,象央企这样只在体制内、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整合重组,成功的概率却很低很低。
下一步央企的改革和整合重组工作,一定要改变目前只会在体制内和行政管辖范围内进行的做法,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进行整合重组。
除极少数事关国计民生的央企之外,其他央企都要全面向体制外开放,特别向民间资本开放,让民间资本全面介入到央企的整合重组中来,使央企的体制和机制能够在民间资本的“鲶鱼效应”下变得更符合市场规律、市场法则,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同时,在整合重组过程中,不再以规模论英雄,以暂时的效益为目标,而要以企业的活力为前提,以让央企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为目标,该合的合,该分的分,该由国有资本为主导的以国有资本为主导,该由民间资本为主导的以民间资本为主导。
全面向体制外开放,切不要以大“欺”小,一定要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同时,对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一定要制定要规则,明确好目标,而不要关门打狗,让民间资本进了得了门,却活不下去。(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央企数量减少 仍须防垄断扩大
央企资产证券化 人才是资本运作的关键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