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GMP能否让国产奶粉找到回家的路?

2013年06月20日 10:09   来源:中国网   谢伟峰

  在昨天举行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上,工信部提出,今后将要求对婴幼儿乳粉参照药品管理,并鼓励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力争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提振消费者信心。(6月19日 《北京日报》)

  今后婴幼儿乳品企业将从生产环节实施GMP认证(药品标准管理认证),对婴幼儿乳粉质量的管理将参照药品管理。同时工信部表示,未来将努力提升国内乳粉行业的集中度,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对于这组在国产奶粉领域里的组合拳,已经有“样板戏”开始上演。蒙牛已经拟斥资最多113.5亿元,全面收购内地奶粉生产商雅士利。这桩指导性异常明显的收购,已经态度鲜明的剑指奶粉产业,做大做强的号角已经在吹响。

  然而再回到婴幼儿奶粉GMP认证这码事上,我们对于如此有技术性含量的动作,似乎似曾相识。其实早在2010年,国家已颁布了粉状婴幼儿配方生产企业的管理规范,但仍有部分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这一标准。这种言之凿凿听之藐藐的尴尬,正好凸显了政策是否能完全落地的真实性,如今再提此事,同时加上“鼓励奶粉企业兼并”的重磅消息,也恐怕是政府又要再次使力于市场之举。

  拿药品的标准来对待婴幼儿奶粉,其实在外国早已经大行其道,去香港买过奶粉的妈妈都知道,很多奶粉都是从药店购买的,中国在这方面也算是后起之秀,但也不得不发力于此。已经被打的千疮百孔的国产奶粉,吃尽了“害群之马”的苦头。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自身标准的模糊不清、监管力度不严,恐怕就是导致国产奶粉变成歪瓜裂枣的种子。

  GMP如能落到实处,就是颗效果可见的定心丸。但是我们疑问的是,已经推行GMP三年多了,为何到现在还需要老调重弹?最根本的恐怕就是某些企业的阳奉阴违,他们达不到这个标准,却有办法不退出市场,这种“地头蛇”让国家公器情何以堪?其实不管是GMP,还是ISO9001、HACCP,真正能有效果的,还是“从牧场到奶嘴”可追溯性的品质跟踪系统,以及在监管力度的真正落实,才是让老百姓再度相信国产奶粉的根本。而这其中,“人”的因素恐怕比那些巨资采购的生产流水线要来的更加重要些。

  国产奶粉企业,不缺好奶好设备,也不缺高标准严要求,但为何大多数人选择舍近求远,去海外抢购贵的离谱的洋奶粉,这里不仅生产者要检讨,背后的监管执法者更是难辞其咎。要烘托出国产奶粉整体利好的环境,真的不是多了什么GMP之类的,就能轻易改变现状。卧薪尝胆和耐得住寂寞,国产奶粉回家的路,还很漫长,但却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