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环球时报:中国梦,现在能做也必须做

2013年06月08日 08:07   来源:环球时报   王义桅

  中国自古有梦: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梦,从人与社会关系的天下为公梦,从国与国关系的天下大同梦,不一而足。中华民族向来是会做梦、敢做梦、做好梦的民族。为何现在才提中国梦呢?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梦被西方的普世价值梦打断了,切割为国家梦、民族梦:中华之崛起、民族之振兴,成为洋务运动、民主革命、社会改良人士孜孜以求的梦想,概括起来就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现代化三个层面,实现动力就是民主、科学。赶超、接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要逻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甚至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路线之争。然而,那本不是中华民族梦。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原本不是个问题,对它的追求只是被西方打败了的反弹;现代化其实是西方梦。

  现在中国才有资格,而且必须做自己的梦。先说资格,即可能性。中国梦的时代背景在于文明代差的消失。经过100多年和西方的碰撞,现在中国跟西方很多方面第一次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面临很多一样或类似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等。现在各国都处在改革变动的时代,如布热津斯基所说处于“全球大觉醒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梦应运而生,要探讨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也要探讨中华民族如何“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现在,发达国家提倡大数据时代、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发深海、向太空进军,中国不仅没落伍,反而有局部领先优势。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的发展不只是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不只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也为西方走出危机提供启示,为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答案和另一种选择,为国际社会提供“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器物、制度、精神各层面的公共产品。这就是中国梦的文明担当。

  再说必须,即必要性。中国不做自己的梦,就会做美国梦,做普世价值梦。美国梦关注机会平等,不太计较结果;关心效率,不太计较可持续。当然,美国梦有其宗教逻辑、立国之本,也有其可贵可爱之处,最大的迷惑性就是淡化国家关怀,倡导普世成功,将美国优越论蕴于人类先进逻辑。至于一些人笃信的普世价值,将价值的普世性包装为普世价值,如今连西方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遑论中国式问题?!

  更紧迫的挑战来自国内。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整体从全球化获益良多,然而民众、行业获益不一,环境污染、诚信下滑……让每个中国人都担心中国的未来。利益分化之严重、价值混乱之乱象,急需凝聚社会共识,包容共生向前看。人要有精神,国家也要有理想。中国梦是以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实现软硬道理的有机结合。发展是硬道理,希望就是软道理,两者缺一不可。

  故此,此中国梦不同凡响:纵向看,中国梦不再是独立、富强的补偿性发展;横向看,中国梦将超脱美国梦、普世梦。中国梦的境界,从主权独立,到国强民富,发展到现在的中国特色,终将变成“你,值得拥有”的中国梦。更大的挑战是说服世界。中国梦是包容梦、世界梦,绝非我行我素梦。

  由于中国的多重身份,中国梦的内涵十分丰富。从中华民族的复兴维度讲,中国梦是实现中国人权梦、民族振兴梦、文明复兴梦;从作为新兴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性大国来讲,中国梦是实现新兴国家崛起梦、社会主义信念梦、世界领导型国家梦。为中国梦干杯。▲(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近著《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