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调粮补仓骗朱镕基 走出“级别愈高愈清天”的迷信

2013年06月06日 09:26   来源:中国网   朱四倍

  6月4日晨7时50分,监察部官网发布消息: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在今年1月28日的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倪发科已不再担任副省长职务。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安徽省政府领导班子,会后公布的领导班子成员名单,生于1954年1月、现年59岁的倪发科不在其中。(6月5日《新京报》)

  正如新闻所说,按照惯例,正部级官员退休年龄为65岁,副部级以下为60岁。倪发科以59岁年纪卸任副省长,且由于其卸任后职务不明,所以其卸任原因以及卸任后去向,一度引发猜测。监察部网站披露的消息证明公众的怀疑不无道理。

  尽管官方未透露具体涉嫌哪些违纪问题,卸任副省长是否与违纪有关,但是,在副省长位置上被查,难免引起舆论关注。结合网曝涉嫌“粮库满仓骗总理”的信息,笔者以为,面对“边腐边升”现象,公众和社会应引起警觉和惊醒,要走出“级别愈高愈清天”的迷信!

  据报道,梳理约10年来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的贪腐经历,尤其是与倪发科同在一省之内长期工作的王怀忠、王昭耀、何闽旭三名省部级官员的贪腐经历,贪腐数额巨大、持续时间长、家庭腐败、带“病”提拔、情妇问题等成为了这些落马官员腐败中的共同特性,几乎无一例外。并且近10年来,除少数官员外,落马省部级官员在腐败期内的职务均有变动,甚至其中近80%的人职务得到了晋升。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博士生刘九龙在研究了43个省部级落马官员案例后,得出结论:“这些落马官员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48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绝大多数是5年到15年之间。”

  不难看出,“边腐边升”现象已非个例。但是,在国人眼中,一般认为官员级别越高越廉洁,越能为民做主,是“圣人”,甚至认为,高级官员都是好官,都是下面的小官在欺骗和蒙蔽百姓。而“边腐边升”现象提醒我们,官员级别越高越廉洁是个伪问题,根本经不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

  面对“边腐边升”的落马官员,我们应牢记“总统是靠不住的”的启示。对于当今社会而言,公权力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认为,政府一旦形成,其内部官僚集团也会有自己的利益,也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此甚至会导致政府的变异,如滋生权力寻租现象。人,包括官员在内都是自利性的,如果没有监督,没有制度的看管,为了利益,什么都可以做得出来。正如学者托克维尔在总结美国的民情时所说,美国的民情之一就是对官员的不信任,因为他们最接近权力,也更有可能是无赖,如果不用一项权力去监督制约他们,他们有可能把整个国家抱回家。官员级别越高越廉洁是天方夜谭罢了。

  要强调的是,高管不是完人,不能规避于制度监督之外。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是常识,也是真理。进一步说,即使高级别官员,我们也不能把其当作“圣人”,不能相信道德教化的作用,而忽视制度的作用。官员级别越高越廉洁实质上就是在强调教化忽视制度的表现,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政治市场的主体和经济市场的主体一样,会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认识到官员的“经济理性人”一面,才能走出“级别愈高愈清天”的迷信。

  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雷日科夫曾说过这样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历史经验和现实都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只有把官员当做理性的经济人预设,才能把权力放到“笼子”里,才能给权力划定边界,进而避免“级别愈高愈清天”的迷信。

  监督官员不应受级别所限制,高官对腐败没有免疫力。而唯有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让监督高官成为常态,才能避免“级别愈高愈清天”的迷信和陷阱。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