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企业家对环保真“上心”

2013年06月05日 07:20   来源:人民日报   王元丰

  □从根本和长远上看,环境保护不是增加成本而是降低成本,是提高竞争力而不是降低竞争力

  □大力提高企业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企业家对环保真正“上心”,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企业在这当中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近日,一份针对我国企业家群体的调查显示,近四成受访企业家表示对“治理环境不太关心”。因此,要大力提高企业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企业家对环保真正“上心”,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

  提高企业家的环保意识,首先要进一步严格环境保护执法和环境评价等相关工作。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现象。一些企业排放了超标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这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短期的经济利益,保护污染企业;另一方面是一些执法人员对于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家是难以有保护环境的压力的。必须严格环境保护执法,让企业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条高压线,违法将会使企业难以生存。还有,在一些项目的工程论证上,环境评估走过场,这已经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引起社会的诟病,一定要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状况,让企业家感到环境问题的约束。

  二是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门槛较低,对企业要求不高。比如,我国大气污染一个重要来源是机动车,而导致机动车污染的原因之一是我国汽车的车辆和燃油标准相对宽松。如果我国机动车的车辆和燃油标准提高,对于车辆的燃油提高到欧Ⅵ标准,对机动车的排放提高到国五标准,相关的油品、汽车等行业的企业家,肯定不会不重视环境保护。当然,制定标准需要考虑国内企业的现实技术状况,但是,如果不提高技术标准,企业家就缺乏足够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动力,我国的环境好转就会遥遥无期。

  三是尽快实施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制度。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制度,就是环境容量的配额制度。我国经过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负荷严重超载。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转变发展方式,靠自然转型是难以完成的。我国已经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也应该做好准备,尽早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这样有了水和能源使用以及排放的总量控制,各个企业资源使用和排放不再是各尽所需,这也将增强企业家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四是加大对企业家宣传教育的力度。对企业家进行教育,关键是要有针对性。首先要加深企业家对环境保护价值的认识。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环保会增加企业成本,对环境保护的长期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不够。要通过宣传让企业家认识到,执行环保标准及其法规,从根本和长远上看,不是增加成本而是降低成本,是提高竞争力而不是降低竞争力。此外,还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企业家清楚地看到,企业加强环保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争取政府和相关机构对自己的支持,有利于帮助企业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形象。

  此外,还要通过宣传教育让企业认识到,跨越绿色贸易壁垒,需要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我国的企业未来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发达国家设置绿色技术壁垒将是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我国企业家要积极加强企业环保工作,把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安全健康作为重要追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这样才能应对好绿色壁垒,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