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高考安检不要割伤考生尊严

2013年06月04日 08:52   来源:法制日报   广西 黄春景

  

  王乃玲/画

  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这是吉林省一位高三班主任近日给学生们总结出的高考“穿衣宝典”。今年吉林省将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6月3日《新京报》)。

  高考安检要加强防范意识,这本无可厚非,但也没必要草木皆兵,把那些诚实守信的考生一并捆绑对待。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其出发点是好的,“禁金令”在防止作弊方面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此举也是利弊共存的,除了增加考生紧张外,还会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

  为彻底杜绝高考舞弊现象,每年高考前夕各地都会出台相关政策整顿高考纪律,纷纷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维护高考的公平和公正。然而,这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要知道,高考舞弊现象从来就没有绝迹过。当下,考生舞弊的现象还没到“病入膏盲”的地步。何况在去年1月份教育部发布了第33号令,对此前颁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对考试作弊行为作出了更加严厉的规定,严重高考作弊者停考三年,新办法更是再次强化“考生诚信档案”的重要性。可见,与其在高考安检上草木皆兵,不如在提高考生诚信等方面多下功夫。

  “史上最严”高考安检,不过是权宜之计,最终还得仰仗制度规范。首先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重构社会诚信,扭转投机取巧和功利化的社会风气,改变不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拓展学生成才的路径;其次是要保持高考的公平公正性,缩小地区差异,加强户籍管理,防止高考移民现象的发生;再者,应该尽快出台考试法,使高考有法可依。通过法律明确高考功能,规范学校招生与录取工作,严惩各种作弊行为,规范高考秩序。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践上看,将高考纳入法治的轨道,才是治理高考舞弊最有效的措施。

  说到底,高考安检“禁金令”犹如一柄双刃剑,在割掉不诚信考生作弊行为的同时,一不留神也割伤了其他考生尊严。毕竟,在作弊者面前,技术防作弊,是防不胜防的,安检也是治标不治本。只有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管理层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从而保证高考的公平和公正。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