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没有大的发展,转型升级就难以实现。
我们在宁波对如何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调研时感到,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问题。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宁波构建经济健康发展生态系统的过程,就是创新体制机制的过程。通过简政放权,下决心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创造让企业“如鱼得水”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市场机制才有了发挥自动调节作用的“土壤”,企业在面对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时才会敢于创新、勇于发展。宁波企业向服务业转型的一些大胆尝试,让我们惊喜,也带给我们更多启示。
向服务业延展,打造2.5产业,这是一些宁波传统优势企业在转型中“不约而同”的路径选择。“既不同于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也不同于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既有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研发中心和物流,也有服务、贸易、结算等职能,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我们叫2.5产业。”贝发集团老总邱智铭这样说。
以产业链为纽带,文具制造商贝发转型做起了文具综合供应链管理运营服务商;以大宗商品为依托,镍金属现货做市商神化转型做起了为制造业服务的企业增值服务商;而以管理效率著称的宁波港,以管理方式为模板,转型做起了输出管理和技术的港口运营服务商。从宁波企业的探索实践来看,发展2.5产业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既有优势为依托。转型不是另起“炉灶”,企业的既有优势是企业的立命之本,只有发挥既有优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深耕”,才有发展的空间和可能,如贝发之于文具制造,神化之于镍金属的掌控,宁波港之于管理效率的过硬口碑。2.5产业的形成核心是由专业化分工所引起的市场扩张。处于产业链中间核心地位的企业,最有能力扩张。
第二,增值服务赢效益。做服务商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获得新的盈利模式,通过增值服务赢得效益。2.5产业形成的经济效益可以来自三个渠道,一是由专业化分工所引致的集约收益。如贝发集成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强调专业分工,追求小而专,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赢得更多利润。二是由市场细化和扩张所引致的递增收益。如神化通过产业联盟,输出技术和原料,通过扩张原有市场获得新的收益。三是由要素集聚所引致的聚集收益。如宁波港跳出宁波求发展,输出管理模式,建设合作码头,通过资源的集聚赢得发展空间。
第三,抱团合作抗风险。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不易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宁波企业合作的意识很强。如贝发以大带小,吸引上百个企业形成规模优势,不仅有利于赢得国际大单,也有利于小微企业的生存。对于2.5产业,信用是最大的粘合剂。抱团合作的基础是信用,信用决定了服务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宁波的企业有着讲信用的传统,这也是2.5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四,创新不止求发展。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这是我们对宁波企业家的深刻印象。单个企业风险大,搭建一个什么样的联盟平台,需要创新;服务平台做起来了,能够承载什么样的服务,需要创新;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如何衔接,如何增值,更需要创新。创新就像是DNA,是基本更是本质,是内生的。
从这四点来看,2.5产业很有想象力,也可能生发出多种发展模式,其宗旨都是向服务业延展、向微笑曲线两端延展,获得增值效益。这种理念和做法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得到推广,不失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有益尝试。宁波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转型升级没有模式可循,只有立足自身敢于创新,才有可能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和空间。(陈学慧)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