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刘梅梅”在中山本地论坛“OnCity”上发出的“童乐外贸幼儿园要求家长为‘六一’经费捐款”的帖子引起了关注。该帖子称,幼儿园还将学生捐款名单用红纸张贴在公告栏上。有网友质疑,幼儿园的做法到底是强制性还是自愿的?(5月29日《南方日报》)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不少幼儿园开始举行儿童节活动,让孩子们欢度“六一”。而童乐外贸幼儿园要求家长为儿童节经费捐款,不免有“敛财”之嫌。虽然该幼儿园并没有强制要求家长捐款,但实时更新的捐款“红榜单”,为不少未捐款的家长增添了压力,对于公告栏上的捐款“红榜单”,园方美其名曰“感谢捐款家长”,倒不如说是一种聪明的“暗示”。幼儿园本是孩子们欢快的乐园,启蒙的摇篮,岂能成为了“逼捐”的场所。
“捐与不捐”、“捐多捐少”本是出于个人自愿,对于年幼无知,毫无经济来源的幼儿来说,幼儿园组织的一系列捐助活动,捐钱的“责任”便落到了家长头上。把捐钱的名字及数目公布,显然是在变相的告知未捐款的家长“该捐钱了”。数目的公布,必然会存在金额大小的差异,有的家长碍于面子便多捐一些,无形间使得捐助变成了攀比,这有违捐助的本意和初衷,但这种不妥的捐助行为并没有及时被遏制,相反“逼捐”成了童乐外贸幼儿园每年六一儿童节的习惯。家长们被逼了,也捐了,既然捐款名单如此详细的公布出来,为什么又不把总经费的数额及费用清单照例详细公示了呢?这其中的猫腻大概只有幼儿园自己才知道吧。
记得雅安发生地震的时候,社会各界纷纷筹集善款支援灾区,幼儿园号召孩子们为灾区捐款,本可以是很好的关乎爱心的启蒙教育,但却被一些“思想不正”的幼师把爱心变成了“功利心”、“攀比心”。有家长得知要孩子捐钱,便让孩子把平时储蓄罐中的30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爱心不应该用钱的多少来衡量,但这充满爱心的30元在老师的眼中太少,暗示小朋友“捐红色的钱”,还告诉班里的同学要“向捐得多的小朋友学习”。如此捐款,意义何在?逼着孩子向家长要钱,成为“捐款榜样”,幼儿园对爱心的理解又太过浅薄了吧,孩子们的意愿同样需要尊重,滥用老师的“权威”,就是在残害祖国的花朵。
幼儿园本该是小孩欢乐的天堂,对于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教给他们简单纯粹的东西有利于其保持真实的内心。孩子们的意愿同样需要被尊重,幼儿园在捐助方面别再变相的进行“暗示”和“施压”,这会渐渐毁了纯真的小孩。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