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跌破枯荣线,实体经济怎么了?

2013年05月24日 10:00   来源:中国网   谭浩俊

  没有实体经济的复苏,经济复苏就很难步入正常轨道。即便在政策刺激和政府投资的强行拉动下,出现一些反弹,也很难持久。

  在经历了6个月的弱势扩张以后,制造业再度陷入低迷。汇丰(HSBC)周四(5月2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又一次地跌破了枯荣线,降至49.6,比上月下降了0.8个百分点。

  虽然下降幅度不是很大,还不足一个百分点,但降穿的却是枯荣线。因为,在内外经济环境不佳,经济复苏迫切需要实体经济提供强力支撑的大背景下,PMI能否保持在枯荣线以上,就显得格外重要、格外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

  遗憾的是,近几个月PMI的表现,并不近如人意。虽然一直勉强维持在枯荣线以上,表现出一种扩张的状态,但是,势头却在不断减弱。尤其随着4月份各项经济数据的公布,包括PPI在内的各项与PMI关系比较密切的数据,情况很不理想。因此,对PMI跌破枯荣线,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即便如此,当PMI真的跌破了枯荣线以后,还是让人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问,中国的实体经济到底怎么了?

  是的,中国的实体经济到底怎么了。要知道,早在金融危机爆发没有多长时间,就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违章,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了。然而,几年时间过去了,经济不仅没有复苏,反而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局面。而这期间,各项刺激政策可谓接连不断,特别是政府投资,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那么,原因何在呢?

  原因就在于实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尤其是中小实体企业,基本都处于极度困境之中。也正是实体经济没有能够有序地走出困境,导致整个经济一直处于疲软状态。不仅如此,信贷天量投放、政府投资等各种刺激政策,也在实体经济的严重低迷中,作用越来越小,效果也越来越差。一定程度上,还会反过来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过去一试就灵的投资刺激手段,反而变成了实体经济复苏的阻碍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2003年房地产市场放开以后,整个社会资源都急速地向房地产市场流转。除增量资源不断地向房地产市场流转之外,存量资源也在向房地产市场流转。其中,实体产业资本向房地产市场流转是最严重的问题。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实体经济已出现了“空心化”的格局。原因是,房地产市场具有实体产业所不具有的巨大暴利;二是受房地产市场具有远高于实体产业暴利的影响,且资源只要流入房地产市场就能获取巨额暴利,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实体产业的热情越来越低,投机心理却越来越强。即便在房地产市场受到政策事业有成调控的情况下,民间资本也不愿投资实体产业,而转向股市、地下金融等投机场所,导致实体产业“空心化”的现象更加严重。整个社会资本,都已经对实体产业不感兴趣。自然,实体经济就无法再维持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了,在内外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实体企业也就很难摆脱困境了;三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各项政策措施,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冲击和影响。其中,信贷资金在连续天量投放以后,多数进入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口袋,实体产业、尤其是中小实体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不仅使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因为货币超发,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上升。自然,实体经济就很难摆脱困境了。

  实体经济不醒,又何谈经济复苏呢?实体经济严重低迷,整个经济又如何能够步入正常的复苏轨道呢?

  虽然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烈要求下,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容忍度”已经有了大力提升,不再要求经济象过去那样高速增长。但是,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仍然是中国经济不可逾越的一个关节点。如果经济持续运行在下行通道,或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显然也是不行的,是会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等产生严重冲击和影响的。

  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标普、美银美林和摩根大通在内的多家国际金融机构,都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唱衰中国经济。虽然我们可以对此置之不理,但是,如此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集体唱衰中国,却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唱衰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复苏状况的严重不佳,是实体经济没有一点复苏的迹象。

  更为严重的是,从2010年起,中央就明确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实体经济被“空心化”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是,几年时间过去了,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也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如何振兴实体经济,也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最核心、最关键问题。

  实体经济何时才能复苏,如何才能让实体经济尽快走出低迷,应当也必须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而警觉。而目前地方政府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城市建设、房地产等方面,没有很好地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也成了最为重要的关节点。

  实体经济怎么了,最急需回答的是,政府的导向怎么了?对实体经济的关心和重视怎么了?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