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再融资之门不宜轻易打开

2013年05月20日 10:34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一直处于停顿状态的涉房企业再融资审核或有微调。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家涉房企业推出再融资方案,且其前次定增方案皆因房产调控终止。有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监管层内部对涉房公司再融资考虑有限放松,允许符合相关条件的公司上报材料。不过,截至目前,尚未有涉房企业通过证监会审核,相关审核是否真正开闸仍有待观察。(5月16日新华网)

  眼下,两类企业再融资的市场敏感度很高。一是银行再融资,二是房企再融资。

  前者是因为融资规模大,少则几十亿,多则数百亿,在股市本就资金矛盾十分突出、管理层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和引导各类资金进场的情况下,一旦对银行的再融资闸门打开,势必会带来市场的高度恐慌;后者则主要是在如此严厉的调控政策下,房价依然十分坚挺,看不出一点将要回归理性的样子。如果再给房企大开再融资方便之门,势必对调控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并极有可能导致本次调控以失败而告终。

  事实也是如此,虽然本次调控被媒体称之为“史上最严”,政策出台初期,社会各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期待与希望。但是,实际执行结果,却是矛盾重重、步履艰难,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房企普遍“不差钱”。“不差钱”的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两年时间内,银行、证券市场等都对房企大开方便之门,注入了足以让房企与调控政策对抗多少年的资金资源。

  总结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一项调控政策措施的出台,一般情况下也就两、三年时间,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五年。而房企在前两年获得的资金资源以及这些年积累下来的资本,除实力不强的小房企之外,具有一定规模的房企,都能在不增加新的融资规模的情况下,抵抗上两、三年。而对于那些大房企来说,不仅可以与调控长期对抗,而且可以通过对抗,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与利润资源。因为,地方政府为了政绩需要,都明里暗里地给予房企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可以在地价、规划、建设配套等方面向房企无限止地倾斜。

  更重要的,银行在给房企注入了大量信贷资金以后,实质上也已经被房企所绑架。因为,如果过度配合调控政策,真的将房企推上绝路。那么,银行的风险就会立即爆发。显然,这是所有银行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因此,在国家明文规定银行不能再给房企增加新的贷款的情况下,有几个房企没有得到银行新增贷款的支持呢?如果再在再融资上给房企大开方便之门,无疑是给老虎插上翅膀,会使房企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也许有人会说,从6家已经重启再融资计划的房企来看,再融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基础设施建设。从表面看,确实如此。但是,不要忘了,这样做的结果,可以让这些房企腾出其他方面的资金,用于抢夺土地资源和抬高地价,间接地与调控政策对抗。而且,近两年来,面对银行融资难度加大,许多房企通过信托融资等手段,又筹集和储存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已经不太差钱了。如果再给予再融资的方式,唯一的可能就是再次炒地和将地价推高。今年以来,上海、广州以及长沙等地相继诞生年内“地王”,就是最好的例证。一旦再融资闸门对房企打开,谁也无法保证,又将有多少新“地王”诞生。

  所以,在调控已经陷入僵局,房价已经开始回升,且新“国五条”和地方实施细则几乎成为摆设的情况下,切不可再对房企打开再融资之门,不能再给房企以资金支持。更何况,在经过四年多的调控以后,调控政策也将逐步淡出,进入常态化管理,更需要政策的稳定与协调,而不是因为某些方面的需要,用抵冲调控作用的方式,给房企以新的支持和鼓励,给购房者心理以新的压力和打击。如果这样,就只能认为,调控失败了,政府败给了开发商,中央败给了地方。这显然是不愿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应出现的结果。

  对股市的管理部门来说,现在最紧迫的任务,除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之外,就是要积极探索如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如何帮助实体企业、尤其是市场有前景、技术有创新、产品有特点的中小企业,多从股市上进行直接融资,并通过鼓励和支持实体企业上市,使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更加规范、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从而,为实现经济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