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20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取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有的毕业后当上了大学老师。(5月12《燕赵都市报》)
因为北大保安甘相伟的经历,加上他那本被原北大校长周其凤作序的自传《站着上北大》,使他获得了北大保安出书第一人,中国教育2011年度十大影响人物,2013年中国十大读书人物等殊荣,上演了屌丝逆袭的传奇。其成功的路径也被其他人所效仿,而“北大保安”这个特殊群体,也因此浮现在公众面前,成了“励志教育”的样本。
北大保安考大学的现象,成为普通人永不放弃对美好梦想追求的见证,一时间,“草根”,“蚁族”,“青年农民”、“普通保安”们热血贲张,“只要你坚持便能成功”的励志抒情再度兴起。“走,到北大当保安去”固然是一种调侃,亦表达了一种复杂的心态。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北大当保安,也不是每一个保安都有甘相伟这样的机遇。“北大保安”本身就是底层们梦寐以求的希望所在,如同机关里的“处级门卫”一样,环境因素和体制待遇,使其往往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中国目前最好的顶尖大学校园里,教育资源的获得与学习氛围的影响,对于置身其间的每一个人,都是难以复制的教育机会。
受大学浓郁的教育熏陶,大学校园里可谓藏龙卧虎:有出口成章的保安,龙飞凤舞的宿管大娘,著书立说的送水小工,满腹才情的清洁工……像合肥工业大学宿管大爷孙道田这样有研究成果的人比比皆是。依托于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难得的教育机会,保安们边工作边学习,考上大学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从某种角度讲,北大保安没有考上大学反倒不正常。
如果北大保安之中,只有一个甘相伟的话,其才有不可替代的标本和励志价值。相反的是,一群人成功则说明偶然现象其实有着必然的因素。那些屈尊做保安者,他们或许对读大学一直矢志不渝,只不过是某种原因让他们不得不中途放弃,或因家里贫穷而上不起学,只好边工作边求学;或因家里发生了某种变故,使得教育不能延续;或因所面临的教育环境不好,使其难以实现教育梦想……假若抛开北大保安的身份,他们的事迹相比于“打工仔边工边学”、“44岁妈妈考生终圆大学梦”、“44岁男子14次参加高考屡战屡败为圆大学梦”谁更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相比较而言,更应透过北大保安考大学现象,看到其背后的教育机会问题。大学梦首先是教育梦,我们很多人并不是没有读大学的梦想,而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与其说是北大保安们靠自己实现了梦想,不如说是他们有机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以编外身份去享用编内待遇,从而才为其实现梦想创造了条件。
如是而言,所谓屌丝逆袭的抒情,无疑掩盖了底层者无以获得教育公平权利的悲凉。他们无以用学生资格去实现梦想,却在“北大保安”的身份去演绎所谓的传奇,角色差异和错位固然成了抒情的卖点,但忽略其背后的真相才是社会最大的悲哀。故而,以北大保安考大学为契机,给予每一个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权利,在“励志大戏”之后上演“责任大戏”。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