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哀悼日里,以生命的名义向未来致敬

2013年04月27日 10:06   来源:荆楚网   张立

  据四川省政府网站消息,四川省政府25日发布公告,为表达全省各族人民对“4·20”芦山7.0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省政府决定,4月27日为全省哀悼日。(4月26日新华网)

  4月27日,是芦山地震头七之日。当天,四川省将停止公共娱乐活动,8时2分起,全省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船舶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逝者已去,生者痛心。芦山地震的发生,已经造成196人死亡,199余万人受灾。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告确定4月27日为全省哀悼日,体现的是对逝者的尊重,对生命的呵护,更是对芦山地震以来的反思,是拉开未来重建的序幕。

  以生命的名义向未来致敬,就要必须重视农村抗震建筑。从此次地震伤亡人员情况来看,农村伤亡情况要比城镇要严重的多,除了农村特有的地质和地理位置在所难免外,更重要的是农村建筑抗震质量普遍偏低。农村建筑抗震问题已经成为此次地震的死角,应该引起重视。

  以生命的名义向未来致敬,就要必须重新审视自救避险。应该强化对地震自救的宣传。此次地震中,成都虽然不是震中,却有一些群众因逃生不当跳楼身亡。这也给地震发生后避险自救提出了新的要求。汶川地震后,四川加大了地震避险自救的宣传力度,每年定期开展地震演练,在一定程度上为此次芦山地震减轻损失

  以生命的名义向未来致敬,就要必须不断完善有序援救体系。地震以来,全国各地爱心人士、团体组织迅即投入到震区抗震救灾工作,一方面在解救伤员、物资运送、专业救助方面提供了众多帮助,另一方面,爱心井喷也使得专业救援人员进入慢、急需物资进不去、受伤人员出不来。芦山地震,多难兴邦,应该通过此次地震能够反思抗震救灾机制中的不足之处,逐渐完善。

  以生命的名义向未来致敬,就要必须深入严谨地发挥媒体作用。在抗震救灾中,新闻媒体及时深入抗震第一线,及时全面报道震区灾情,对于加快抗震,科学分配救援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此次抗震救灾中也出现了部分新闻媒体因不了解实情而出现错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救援力量的调配,也给震区群众自救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全面深入报道,确保新闻真实,才是此次抗震救灾后,媒体必须面对的话题,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

  以生命的名义向未来致敬,就要必须重视地震预报及相关科研工作。针对有网友提出,地震局是“事后诸葛亮”,不管有无科学性,但却承载着网友对地震局的殷切期盼。此前,四川方面加大了对地震预报资源的投入,已经可以提前数稍进行地震预警。此次地震后,应该进一步加大地震预报方面的投入,切实提升应对地震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地震给群众造成的损失。

  以生命的名义向未来致敬,就要必须重视灾后重建的全面科学。四川全省设立哀悼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向逝者默哀,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更应是对生者的抚慰,对未来重建的思考。加快推进重建工作,是最为实际的举措。灾区重建,千头万绪,既包括家园田舍的重建,也包括心灵伤痛的抚慰。既需要勇气和速度,也需要细心和严谨。破碎的家园可以很快重建,对于伤痛的历史必须用科学的、可持续的、人性的理念抚平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