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李克强震中受访握拳体现三个“更加”

2013年04月23日 09:01   来源:荆楚网   徐乾贵

  4月21日清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四川芦山“4·20”地震震中灾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下一步抗震救灾要抓紧时间,抓住时机,开展关键性工作。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减少死亡率,减轻伤残。李克强握拳接受采访显示了芦山地震救援的更加坚定的信心。(新华网 4月22日)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同样的是地动山摇,不同的是及时、高效、有序。震后53秒,第一条震情微博就已传上网络;一小时内,应急响应预案有条不紊展开;3小时里,第一支救援部队火速到达震中,400多名危重伤员被送往异地救护。善于思考的国人在灾难面前不断总结经验,给第一时间抗震救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央到地方高度统一的救灾理念更加清晰明朗。芦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同志做出重要批示,强调 “救人第一”;李克强第一时间感到了芦山地震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抓紧黄金救援期搜集受灾群众;汪洋来到芦山县太平镇察看地震灾情,并慰问奋战在救灾一线的工作人员;当地省委省政府、县委领导坚守抗震救灾第一现场,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武警官兵始终站在救灾的第一线。无论条件如何艰苦,灾害多么严重,领导干部与百姓同呼吸、共患难的情怀没有变,救人第一的理念矢志不渝。

  社会力量志愿救援更加有条不絮。得知地震的消息后,各方社会力量,民间个体纷纷加入到抗震救灾的志愿者队伍当中。有的是具备专业技术的救援队伍,有的是帮忙分发救灾物资、清理卫生的服务人员,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情怀。分工明确、有条不絮是救援队伍保持高效救援的重要因素。

  参与救灾的方式更加理性。面对灾害的阵痛,谁都想参与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中,用自己的绵薄之力,给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当这种力量作为无组织、无纪律的形式出现时,不仅不利于合理救灾,还会给灾区带来沉重的负担。芦山县地震后,一部分人投入到抗震救灾中,而更多的人是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抗震救灾方式。同时,社会舆论也形成了一种“理性救灾”的舆论氛围。

  总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中华儿女,作为中国人,面对着同胞有难,唯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最有效的方式投入到抗震救灾,给灾区助力,为芦山加油。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