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王令浚:政法工作也要“八面来风”

2013年04月17日 07:55   来源:人民日报   

王令浚

  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催生误会和偏见。政法机关要积极面向公众、面向社会开展“外向型”活动,不仅要先说多说,而且要说准、说透、说及时

  今年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政法机关要着力提升“五个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要提升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政法工作本身就是群众工作,我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经验,有什么不足,如何改进等,应该让社会公众知道。从根本上讲,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舆论引导。政法工作要减少神秘化,增加透明度,以此求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长期以来,政法工作的特殊性养成了政法机关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内向型”思维。在新媒体时代,不发先声就难以赢得先机。政法机关要积极面向公众、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外向型”活动,不仅要先说、多说,而且还要说准、说透、说及时。

  近些年,政法工作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多情况下,一些政法部门被舆论牵着鼻子走,疲于应对,十分被动。做好本职工作无疑需要埋头苦干的精神,我们也要反思“动手不动口”的惯性思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舆情,与很多领域的工作一样,政法工作不说不行,说晚了也不行,说不好更不行。如果依旧只重实功,轻视甚至忽略“虚功”,群众会对政法工作产生隔膜,雾里看花,有时连花的影子都看不到。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催生误会和偏见,遇到一些热点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一个火星可能引发一场大火,进而发酵成怨气怒气,导致对政法队伍集体“失信”。

  有效的舆论引导可以赢得民心,获得民意,主动占领思想和舆论的制高点。政法队伍人再多,力量也有限。要借助媒体“一肩挑两头”的优势,加大对政法事业的宣传力度,反映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意见建议。今年4月底,我们将开通青海政法官方微博。从我们领导做起,从具体工作开始,不要“过于敏感”。该保密的要严守纪律,不涉密的提倡“八面来风”,从内到外让公众充分知情。

  增加政法事业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普通百姓看来,政法部门“权力很大”,管理范围涉及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我们手中的权力是群众赋予的,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彰显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这是政法部门必须直面的严肃命题。要给权力戴上笼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让媒体充分报道,群众参与监督,加强沟通,形成互动。这是无形的“手”,也是最有力的“拳头”。

  ——青海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令浚日前与新闻媒体座谈时说

  本报记者 张志锋整理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