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城管对跪何以难阻小摊贩复出

2013年04月15日 09:44   来源:荆楚网   肖勇

  武汉一小摊贩占道经营,被城管扣车扣货,下跪索要车子,不料众目睽睽之下,城管对跪,引发网友围观。(4月15日《武汉晚报》)

  记者联系到这件事中的城管,该城管说道当时“有什么事可以站起来说,你跪着,我也只能陪你跪着。”就这样,两人在地上“对跪”了1分多钟。但是遗憾的是这件事,小贩仍没有要到车,时隔多日之后,那位小摊贩又找到了一辆车子,依旧开始了他的占道经营的艰难谋生。

  城管执法可以说是花样百出,遭受质疑、调侃、否定的屡见不鲜,这次下跪似乎引来一些同情之声,面对突然情况,年轻城管的下跪,显得有些突兀但颇具人情味,这一举动平息了当时的矛盾,但并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值得深思。

  城管的人性化执法,确实有利问题的解决,不至于导致矛盾激化,引发激烈冲突,导致多败俱伤的局面发生,但是如此没有威严的执法,又让我们怀疑城管的执法身份和能力。从实践来看,城管天生就不是法制的产物,是权力管理的幽灵怪胎,自身的合法性尽管在不断地漂白,但是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城管始终是地方执法队伍中的“临时工”,也许就是这种尴尬,上演了城管执法过程中的一幕幕悲喜剧,而且还在推陈出新。管理要有法可依,才能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依靠的是法律的威严。城市管理的法度如何建立,是牛鼻子。

  城管要落实地方城市管理的要求,但是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城市这个综合体,并不是如人所愿的做到整洁有序,在中国不论你是现代化的大城市,还是古老的都市,总会有到城市谋生者,会考虑以最低的代价谋取必须的生活用品,小贩占道经营和抛售行为,看似凌乱,确实是市场基本细胞和一个群体生活状态的表现。不承认这个事实,把他们看成是整洁市场的破坏者,就像是把细菌都杀死同样无益人类健康一样。城市管理最佳的出路,是让各类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发展中的城市这道难题难于上青天!

  游走摊贩的存在,有三个动因,一是他们获取生存的必须方式之一,二是满足了市民的某种需要和便捷,三是减低交易成本利益最大化。除了这三个理由,没有哪一位敢和权力象征的城管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扑杀,无疑会误伤前两种情况,导致不良后果。所以一味的为权力秩序和街市的整洁,赶尽杀绝满街到处都是的各类摊贩,无疑是徒劳无益的白费功夫,就像武汉这位摊贩,在生存的压力之下,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出现一样。

  城管不换思路不换策略,一概依照权力的惯性继续,当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成为依法治理进程中的一道滑稽风景。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