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H7N9捣毁鸟巢:别再制造冤假错案

2013年04月09日 09:27   来源:中国网   张田勘

  近日,一张“上海交通大学环卫工人捣鸟巢”的图片在微博上广为流传,在这张图片当中,校园道路中间,一台起重机向空中伸出长长的吊臂,吊臂顶端的车兜上站着三名手持工具的环卫工人,他们正向路边的树木伸出工具,捣毁树上的鸟巢。交大师生证实,此举是为了杜绝H7N9禽流感进入校园,保证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对此行为,就连上海交大的一些师生也认为是矫枉过正了。不过,这也暴露出今天人们对疾病和动物的某些认识的偏颇,比如对疾病盲目的恐慌。如果人们并不健忘的话,会记得10年前“非典”流行时一些人的极端做法与捣毁鸟巢简直就是同工异曲。

  “非典”期间,由于并不清楚该病病原体的宿主和传播途径,只是怀疑与一些动物有关,于是害怕动物把“非典”传染给自己的人一反过去对对宠物亲爱有加的态度,也顾不得与宠物多年来相濡以沫的感情,有的人勒死、毒死、活埋宠物,有的人把宠物从高楼扔下摔死,还有的人把宠物送人,也还有舍不得自己下手而找他人对自己的宠物实施安乐死。

  凡此种种都与今天的捣毁鸟巢如出一辙,表面上是担心疾病传染给自己,但是在恐惧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种对动物权利的无知,并且违背了人类应该有的保护动物的义务和责任,甚至是对高喊保护动物的矫情。过去、今天和将来,人们都会高喊保护动物和维护动物的权利,但实质上并没有理解动物权利的真正含义。比如,把动物与人视为同样的平等,但一旦灾祸来临,第一个拿动物开刀的也是高呼保护动物的人。这个时候捣毁鸟巢对鸟的伤害其实是最大的,因为现在正是鸟类的繁殖季节。

  捣毁鸟巢的作为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目前对H7N9禽流感认知的欠缺,也说明今天专业人员、媒体向公众传播H7N9禽流感的信息和知识不够深入和广泛。尽管现在对H7N9禽流感的流行方式、传播途径、H7N9病毒毒力的大小认识不太清楚,但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的专业人员都基于过去防治禽流感的经验、知识和现有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上表达了一些共同的解读。

  其一,H7N9病毒是重组的新病毒,尚不清楚是在哪一些动物身上进行重组的,怀疑的对象主要是鸡、鸭、野鸟,甚至在目前连猪都排除了。其二,病毒传播途径并不清楚,只能推测是从动物(主要是禽类和鸟类)到人,但还没有通过人际间传播。其三,目前的病例只是散发,还没有形成流行,更没有暴发,而且患病后,根据卫生部门颁发的防治指南,是完全能治愈该病的,目前的死亡病例只不过是该病出现初期人们对其认识不深而延误治疗造成的。

  因此,当病原体的宿主和疾病的具体传播途径都不清楚的时候,随便就拿鸟儿开刀显然有枉杀无辜的成分,更不用说还劳民伤财了。而且,“非典”流行时这方面的教训也是惨痛的。“非典”流行时,香港及广东的专家检测结果显示,广东市场上的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毒基因结构与疑似“非典”病人身上的冠状病毒的基因片断相似,认定引起人患病的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果子狸。于是采取措施,全国各地全面捕杀养殖场和市场售卖的野生果子狸、獾、貉等野生动物。

  这种措施固然有纠正当中国人大肆吃喝野味的陋习,但却也造成了滥杀无辜,对生态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果子狸、獾、貉等是杂食动物,以各种小鸟、鸟卵、小型爬行动物、鼠类、昆虫等,它们除了是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外,也能抑制鼠类和昆虫类对人类食粮的破坏。同时,站在人的角度,果子狸的肉有较高的价值,其皮还是制裘服的好原料。

  长期研究“非典”的香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袁国勇最近才称,“非典”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种名叫“中华菊头蝠”的蝙蝠,当初果子狸被冤枉了。果子狸只是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不是天然宿主,它也是被传染的。尽管果子狸的沉冤今天得到昭雪,但人们当时捕杀它对它的伤害和反过来对人自己的伤害已经无法弥补了。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秉承前事之师,后事不忘的态度,在今天谨慎对待鸟类。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不要伤害和捕杀鸟类,否则也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更何况,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制订印发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各地卫生部门也发布了预防H7N9禽流感的一些方法,如多开窗多通气、勤洗手、少接触或不接触禽类和野鸟、多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等,只要按这些措施去做,H7N9禽流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完全没有必要去捣毁鸟巢。捣毁鸟巢不仅多此一举,而且可能制造新的冤假错案、伤害鸟类、破坏生态,最后伤及人自身。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