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应该展示思想的魅力

2013年04月09日 08:17   来源:人民日报   刘 平

  在深化艺术院团改革的今天,资本对戏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助推作用。但是,是否有了金钱就能创作出好作品呢?这是话剧《资本·论》向人们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该剧演出后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演出的话剧《资本·论》,以艺术的方式演绎了金钱与艺术、与人的生活追求和思想意识的关系,让观众看到了金钱对人性的异化、对戏剧的支持与戕害。毋庸讳言,戏剧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但是,如果资本以“支持”的名义“绑架”戏剧,把戏剧作为资本升值的工具或手段,那么这样的“支持”就可能对戏剧造成一种“戕害”。

  戏剧人刘炫锐想排演新戏没有资本,求助于投资人王某。王某以给刘炫锐投资500万元为由,要求刘炫锐搞出一个“大动作”——十部经典戏剧同时上演。这样做,艺术质量当然无法保证。演员为了过上好生活,虽然疲于奔命又不能不演。由此,人们看到资本升值的运作方式与戏剧的创作过程是大相径庭的。资本追逐的是结果——即资本的最大利益化,为此资本持有者要采取一切手段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而戏剧创作所重视的是过程,是自身品位的提升,它的结果就蕴含在过程中,评判戏剧的权利在观众手上,其结果在观众心里。因此,如果投资者以“资本”胁迫戏剧创作,其后果是不言自明的。

  资本不仅有可能绑架戏剧创作,而且也可能会绑架观众。正如剧中所演绎的,当每个观众都成为戏剧的投资人,会是一种什么结果?观众所关心的已不是戏剧的艺术质量,而是自己的投资能否收到更大的效益。投资人表面上是投资戏剧,但他的注意力却不是戏剧,而是剧场里观众的反映,他是以剧场里观众“掌声”的分贝高低来决定投资额的多少。这样一来,舞台上演出什么戏,演出质量怎样,在他们看来已经无关紧要,观众进剧场只要拍响巴掌,就会赢得投资者的投资,就会给自己的投资带来升值空间。这种以“结果”为“目的”的思维方式,投资者高兴了,而戏剧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发展到后来,刘炫锐认为剧场里的舞台都是“多余的”了,应该“铲掉”,他的行为已与他最初的戏剧梦想完全背道而驰。

  该剧的演绎看似一场“游戏”,实则却让人们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着实“领略”了资本这把“双刃剑”的“功能”。看这样的戏,人们还能够无动于衷吗?

  当然,《资本·论》的演出并非完满无缺,这部作品仍有加工、提高的空间,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显然还欠缺深厚的哲学功底。但是,创作者敢于面对社会现实提出问题,并以戏剧的方式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对现实发展的一种忧患意识,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在当前很多戏剧创作或远离社会现实,没有思考,或伪造现实,一味制造娱乐,或以上座率判断一部作品的时候,该剧更显得难能可贵。话剧是贴近现实、表达民众声音的艺术,它应该对现实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身的思想光辉,创造“美”的意蕴,为观众提供审美愉悦和思考的快乐。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