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车牌拍卖破9万给了城镇化什么启示

2013年03月25日 07:23   来源:红网   /陈庆贵

  本月上海私车牌照拍卖成交价继续上涨,首次突破9万元大关,继上月之后再次创出历年新高(3月24日《京华时报》)。一个车牌拍卖破9万,庶几相当于一辆低档汽车价格,要不是媒体白纸黑字报道,我真不敢相信。

  就人满为患且仍趋之若鹜者众的国际大城市上海而言,车牌拍卖破9万,恐怕还不能算是最高记录,记录一定还会被刷新。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对之我不想多嘴,说了也是白说。在我看来,将之置于在中国城镇化大跃进的时代背景下观照,思想其对后者的借鉴启示更有现实意义和认知价值。

  车牌拍卖破9万,当然是因为城市上牌需求超过了城市道路交通容量。它给城镇化建设留下的思考是,城市发展尤其是特大城市应坚持适度原则,交通容量供给应与未来城市私车需求相匹配。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推进的城镇化与西方经历的“城市化”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换言之,未来中国不仅应发展大型中型城市,更须当发展小型的城镇。此谓启示之一。

  启示之二,新兴城镇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车牌拍卖破9万,主因在城市公共交通不足以满足常驻市民及流动人口出行需求。否则,怎会有人执着到将车牌抬破9万才肯罢休?故而,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要确立留得住人的城市才是宜居城市的理念,实现从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化提升。舒服的城市生活应当符合“四有”标准:即有收入、有服务、有善治、有舒适。显然,未来的城镇化应当从外延扩张粗放发展转向内涵为主,藉以结构优化实现集约发展。

  启示之三,大力倡导低碳绝色出行。毋庸置疑,车牌拍卖破9万,当然主因在城市交通容量小无法满足私车上牌需求,公共交通不能充分满足市民出行要求,但也与不少国人方兴未艾的“私车热”崇拜不无关联。目下,不少城市“私车热”近乎疯狂的背后,暴露出不少国人落后的出行理念。一些国人视私车为地位面子象征,不管有无需要抑或急需,都要挤在“私车热”时尚中出一把私车瘾。事实上,现下不少城市出行拥堵,雾霾天气增多,私车过度失控正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诱因。推进新型城镇化,理应着眼前瞻,大力宣传倡导低碳绿色出行的理性科学文明的理念。

  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后中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中国城镇化率刚过50%,按户籍人口计算仅为35%左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水平,也低于许多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如果城镇化率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其必然带来城镇公共服务膨胀和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在此背景下,“车牌拍卖破9万”背后的城镇化问题,更该引起重视。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