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尚德破产重振叫醒市场意识

2013年03月22日 09:43   来源:中国网   谭浩俊

  导演了“过山车”式悲喜大剧的尚德电力,终于在濒临破产的边缘,看到了生的希望:在中国的主营分支机构——无锡尚德被法院裁决实施破产重整。

  所谓破产重振,是指由法院委派管理人接管企业,并由管理人按破产重整程序为企业及其债权人制定及执行重整计划,且必须在6个月内向法院和债权人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否则,仍将依法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尚德宣布破产重振的同时,两位不同背景的人物也火线空降尚德电力。一位是曾经担任过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现任该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范仁鹤,被任命为尚德的独立董事,另一位则是曾经担任过无锡国联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周卫平,被任命为为尚德的执行董事兼总裁,且即刻生效。

  这是否也意味着,此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政府将接管尚德、并为尚德出现的问题买单的传闻,也将变成现实。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再次对尚德发挥作用?

  也许,这就叫无限责任政府,或者说,是无限责任政府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因为,尚德面临的困局,不仅有巨额的银行债务、有员工的就业问题、有企业是否会退市的问题,还有新兴产业的头衔、有政府曾经付出的巨大热情以及获得过的重视新兴产业发展的声誉。无论是哪一点、哪一条,都足以让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地对企业实施救助,保留尚德生存的机会。即便付出沉重代价以后仍不能将企业救活,也可以找到很多理由为这样的救助辩解。

  只是,在这样的结局和操作面前,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也再一次被政府的有形之手牢牢控制和左右了。什么是政府,什么是市场,政府与市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也将激起新议论与思考。

  按理,尚德作为一个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建立起来的公司,应当完全依据市场规律进行运营与管理,兴盛时,按市场规律进行决策和谋划,并依法纳税、依法对员工进行管理和依法进行收入分配,衰落时,也按市场规律进行处理与解决,依法解决债权债务问题、依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乃至依法破产和保护。政府要做的,就是如何监督企业不违法国家法律、不损害员工利益。

  问题在于,尚德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政府没有将其当作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也没有将自己作为市场的一份子,而走的是政企不分之路。也正因为如此,企业从起步到兴盛再到衰落,无时不在政府的阴影下生存,在政府的指挥棒下发展。

  据悉,尽管无锡尚德实施了破产重振,且极有可能在政府的强力干预和支持下,避免滑入破产悬崖。但是,其创始人施正荣的麻烦并未因此结束。因为,由于涉嫌关联交易,尚德的海外投资者已将施正荣诉讼至美国法院,且美国法院已对此立案。同时,尚德内部也已经在展开对施正荣关联交易的核查。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施正菪关联交易的最大受害者——无锡尚德及其背后的无锡市政府,却没有对施正荣实施任何诉讼,甚至没有对施正荣的关联交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与核查,而把注意力全放在了企业破产重振和为企业买单上了。

  要知道,尚德出现今天这样的现象,与监管失控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自施正荣的海外公司设立以后,集中了尚德电力95%以上产能的无锡尚德,其利益就被施正荣源源不断地向他的海外公司输送与转移。即便在尚德已经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施正荣也没有放弃利益输送与转移。这难道不应当值得深思吗?这样的买单行为,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呢?

  该由市场调节的,政府却越位出手了,该由政府负责的,政府又缺位或失位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被完全颠倒了。这种完全不顾市场规律的行为,显然是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也是完全反市场的。

  市场经济体制下,并不排斥政府用有形之手对市场进行干预、对企业予以救助。前提是,无论是干预还是救助,都应当遵循市场规律,按市场法则进行,而不是无端干预、盲目救助。对尚德的救助,也应当坚持市场原则,采用市场手段。譬如银行债务,就应该谁害病、谁吃药,而不是银行害病、政府吃药、纳税人买单。

  所以,尚德的破产重振,能否唤醒政府的市场意识,唤醒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意识,是十分严峻而现实的问题。尚德破不破产,真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就算尚德破产了,银行债权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员工出现了失业,企业也在纽约交易所退市,也很正常。只要政府和企业的市场意识得到唤醒,并为其他地方和企业提供借鉴,就是成功。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