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唯创新让企业摆脱平庸

2013年03月22日 08:10   来源:环球时报   柳传志

  进入21世纪,联想的发展经历过好几次危机,而让我们的企业最终摆脱平庸的,就是创新。

  2001年联想在中国电脑市场上占27.5%的份额,位居第一,2002年开始往下降,2003年降得更厉害,原因除联想自己在战略上的某些错误以外,主要是强劲的竞争对手戴尔进驻中国。戴尔在业务模式上是有创新的,联想在连续两年跟它的竞争中都落了下风。联想认真研究后,针对戴尔的直销模式,发明了一种双模式:既做大客户,也做商业客户。双模式的销售方式取得了成功,并一直用到今天,现在,联想又把双模式推向全球。

  2004年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是联想发展之路上的又一大创新举动。从今天看,联想并购IBMPC业务部算是成功了。并购前联想在欧洲、在美国业务都很小,利润几乎是负的,现在那里已经成盈利的重点。2004年并购时联想营业额是29亿美元,2011年营业额是296亿美元,2012年有更大进步,股票价格也有很大增长。

  我记得当年宣布正式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那一天,全场记者掌声热烈,之后他们告诉我,鼓励的是我们的勇气,而不认为我们会成功。并购后也确实不是一帆风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后,联想的业务一个季度曾经亏损2.26亿美元,那时联想已经站在悬崖边上。原先的经验又不够用了,克服新危机需要新办法。这时候联想采取了包括改组领导层在内的一系列紧急措施,从那以后形势确实发生了突出变化,营业额、利润、市场份额都有了大幅增长。那时候其实暴露的一个问题是文化磨合问题,不同企业来的人,东方人、西方人在一起怎么能够更好地工作,是并购后一直未能解决的最大难题,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加倍地困扰联想。所以当时我们所做的创新就是理顺企业文化。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派任何一个中国人去并购方当领导,但是战略完全一致,价值观完全一样,联想最高领导层的意见能够在各国深入推行。

  如果没有创新,联想可能早就沦为一个平庸的企业了。今后,联想还有更高的目标。我和我的同事们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是指要往下传的企业,“没有家族”的意思是说没有姓柳、姓朱、姓杨之分。这就需要产权机制改革。一方面要让员工在物质上得到利益,一方面要让他做这个企业真正的主人。前年12月联想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让杨元庆和他的最高管理层自筹将近40亿元人民币,购买联想8%的股份。这样他们就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再不会以职业打工者的心态去对待企业。当然,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至今为止只是我和同事们的一个梦想。▲(作者是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本文是作者在3月21日举行的“创新与变革IBM论坛2013”上的发言节选,马晴燕整理。)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