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盼日常监管稀释“3·15”晚会影响力

2013年03月15日 07:28   来源:红网   宋鹏伟

  “3·15”临近,资本市场随之躁动。“帮忙打听打听此次‘3·15’晚会都会曝光什么啊?”3月11日,北京某基金公司研究员对记者说。他称,基金公司研究员,尤其是消费类的研究员目前都在打听。(《21世纪经济报道》3月14日)

  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恐怕很少有哪个国家的“3·15”会像在中国这样有影响力。这一天,消费者的权益被格外强调,并最终落脚在一台晚会上,通过那些“重磅炸弹”的抛出,消费者又一次印证和加深着自己的判断——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

  可以预见的风险,让众多消费类企业对这台晚会畏惧不已。资本市场的反映往往是最直接和迅速的,2011年,央视“3·15”晚会对双汇瘦肉精事件进行曝光后,其股价次日跌停,使得6只基金当日浮亏接近20亿元,此后又是两个跌停。正因如此,众多基金公司纷纷打听内幕,甚至对许多消费类股票都敬而远之,以避免遭遇“黑天鹅事件”。比起这种现象,更值得深思的是其背后的逻辑——没有哪家公司是绝对安全的,其区别只在于央视选择谁来曝光,躲过了这台晚会,就避过了最大的风头。

  一台晚会的影响力何以至此?不仅是因为大量负面报道可以顺利出炉,集中而有力度地展现那些看不见的污浊,更是因为这些残酷的真实密切关系到百姓的生活,人人皆是弱势,谁都无法逃脱。其实,这本不是一台晚会所应承载的职责,但恰恰是由于体制内监管的无力,才让监管的稀缺性转化为晚会的影响力。更有甚者,连许多的非法网站也看中了这一点,纷纷充当起自媒体和爆料人的角色,对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进行敲诈勒索。

  作为消费者,心情是复杂的,有纠结,也有期待。纠结的是,自己每天在吃穿住用行上消费的很可能是“危险品”,连知名品牌都是如此,还有哪些产品可以放心选择;期待的是,如果没有媒体的舆论监督,岂不是还在继续消费着问题胶囊和塑化剂?也许整个行业连地震的机会都没有,遑论整顿、重生?

  一年只有一个“3·15”,只有一台晚会最值得消费者期待,能改变这种尴尬的,唯有监管力量的加强,让维权不再艰难。相反,当日常监管稀释了“3·15”的影响力,消费者才会天天都是节日,不再纠结与期待。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